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
今天是:    
【乘聯分會論壇】當今年汽車出口累計超300萬輛時,我們想到的是…
發布時間:2024-08-29 15:51:40    瀏覽量:10299次    

當我們談論中國汽車市場時,汽車出口已經是不可忽略的話題,因為出口市場已經占了我國汽車市場總銷量的20%左右了。


(一)出口產品結構分析


今年1-7月,我國汽車出口超過300萬輛,達326.1萬輛,同比增長28.8%,其中廣義乘用車出口273.7萬輛,同比增長30.0%,商用車52.4萬輛,同比增長22.7%。出口乘商占比為84:16。


前七個月,汽車出口滲透率【注】為20%,同比增加3.8個百分點。乘商出口滲透率全線提高:(1)廣義乘用車出口滲透率19.6%,比去年同期增加3.9個百分點,(2)商用車出口滲透率22.4%,同比增加3.5個百分點(見表一)。從中看到當前我國每批發10輛車中有2輛是供出口的,也是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與橫向作比較的話,我國比之于日韓等汽車大國的海外銷量,仍屬小巫見大巫。


表一:1-7月汽車出口滲透率及同比

本文試分析今年我國出口乘用車產品的結構性特點:


1.燃油杠頂,插混高漲,純電徘徊。今年累計出口廣義乘用車273.7萬輛,同比增長30.0%。其中3/4的出口是燃油車,純電車和插電車合計為1/4。對于燃油杠頂:因為國際市場對油車的偏好依舊,特別是今年奔馳推遲電動車研發、蘋果放棄電動車研發、部分國家取消對電動車的激勵、歐洲推遲2035年的禁燃令;疊加歐洲充電樁設施尚不完善、中東地區是油比水便宜,這些都維持了對燃油車需求的依賴路徑。對于插混高漲:插電混動技術的興起,以其“購車成本低、里程焦慮無、用車成本低”等特點,也在逐步影響著海外用戶,從而也促進了我國插電混動車的出海,插混的需求也從去年的5.5萬輛增長到15.2萬輛,不過歐盟還是會審查插電混動在全電模式下運行的時間和比例,好在我國今年以來也在積極布局長續航版的插混。對于純電徘徊不前:其它國家與地區針對中國產電動車的加稅方案,已經減緩了電動車的出口速度和增量(見表二)。


表二:出口乘用車動力源結構分布

2.SUV是主力,轎車穩健篤行,MPV快速成長,交叉車型匍匐前行。從車型維度看,SUV產品特性決定了它可以適合多種地形,而我國乘用車出口的大多是地廣人稀,地形復雜地區,今年SUV累計出口194.1萬輛,占乘用車出口的70.9%,同比增長24.7%。轎車是老少皆宜的基本型,市場穩健篤行,成為出口量老二,增長率(44.6%)高于行業平均。MPV出口量不大,但在乘用車中是增長率最高的小眾產品,這也與我國近年來MPV產品品質提高、動力多元化有很大關系。交叉車型出口需求雖是負增長,但降幅比國內小,在匍匐前行,見表三。


 表三:乘用車車型分布

3.從滲透率看乘用車的市場潛力。當前從中國乘用車整體銷量流向來看,國內外的需求比是4:1,分散到不同的車型細分市場又有所差異,如轎車出口滲透率為12.3%,每8輛車有1輛供出口;MPV7.5%,出口占比不高,影響力較大;SUV26.3%,每4輛車中1輛供出口,是出口主力,也符合當前的流向趨勢;交叉車型19.9%,每5輛車有1輛供出口(如表四)。


表四:1-7月出口乘用車各細分市場滲透率

(二)優化燃油車、光大新能源車,適時海外建廠實現當地銷售


優化燃油車。從上述需求結構分析看到,當前國際市場對中國汽車的需求突出的是“乘用車、燃油車、SUV”等,相信這是暫時的。從長遠角度看,世界汽車仍將沿著節能減排的新能源道路前行。根據出口市場的需求,我們仍需優化燃油車發動機的技術,提升燃油車的節能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力爭達到“油電同智”,讓燃油車享有電動車的智能化水平,以滿足新時期國內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


光大新能源車。近年來我國在電動車領域有突破性進展,2023年中國產新能源車占有世界新能源的65%左右,顯然中國在新能源電動化的道路上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新能源車是我國改開40年后自己創新發展的與高鐵齊名的新名片,也為世界汽車產業的新發展做出了貢獻。


適時海外建廠實現當地銷售。今年以來我們也看到當前汽車貿易摩擦頻頻,這不利于我國汽車長期良好的發展,我們建議適時邁出國門,好好了解當地國的國情、法規、文化和消費者需求,實現海外建廠和當地銷售。我們既要“走出去”,也要“走進去”和“走上去”。當一國的經濟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不僅僅是追求GDP,而是要放開觀念,追求GNP。在國外建廠實現當地產銷,即可解決當前貿易摩擦,也能實現我國汽車從中國制造到全球布局的發展路徑。


【注】:本文所指出口滲透率,即是出口量為分子、國內批發銷量為分母的比值。


*轉載或引用本官網的原創文章,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