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收購悍馬的歷史可追溯到2009年,在那段時間的前后幾年中,正是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國門收購外企的高潮,從2004年上汽收購韓國雙龍開始,到上汽、南汽收購英國羅孚、MG,之后又有吉利收購錳銅、北汽收購薩博、吉利收購沃爾沃,以及其最近收購的寶騰、路特斯之案例等等。
那么當年騰中重工收購悍馬為何以失敗而告終呢?對此,當年騰中重工與商務部有不同的解釋。前者言“未獲批準”。后者稱未收到“正式申請”。事情雖已經過去多年,但當年騰中重工收購失敗,而如今小康收購卻大獲成功,對比之下值得深思,或許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金科玉律指引了小康的成功。
騰中收購失敗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1. 收購方似乎沒有充分考慮國內關于《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政策的嚴肅性,可能認為用各種手段“打擦邊球”就能過關。譬如,對收購品牌、股權、專利、技術、生產線、商標、商品名稱等交易內容、交易結構和交易方式的報告都缺少準確的信息。
2. 悍馬汽車是全球著名的“油老虎”,顯然購入這個既不節能又不環保,更不符合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以及產業結構調整要求,也無充分收購理由的項目是難以獲批的。
3. 在收購資金方面的不落實及貸款訴求過高,影響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
4. 未來產品市場的不明朗也使得該項目難以下決心推進。
那么當年的失敗又如何換來小康的成功呢?一個原來生產微車的民營企業又如何能吞下美國的一只“油老虎”呢?首先,時代背景不一樣了,中國的經濟實力遠非7、8年前可相比了。企業的成熟度也今非昔比,行事方式方法的規范度也上了幾個臺階。首先交易內容、交易方式等非常明確。小康股份收購的AMG公司民用汽車工廠及相關資產,范圍包括土地、廠房、工廠設備及配套設施等實物資產。另外,公司還將承接相關具有豐富經驗的經營管理團隊與熟練的產業工人。上述實物及無形資產于評估基準日2017年3月31日所表現的公允市場價值為9263.69萬美元,經雙方友好協商確定,最終確定交易價格為1.1億美元,比起當年騰中收購案還便宜了4000萬美元。
其次收購后的目標也非常明確,據小康股份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實施并盡快實現公司創建電動汽車領先品牌的戰略目標,公司計劃投資約5.9億美元在美國研發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為此,公司已在美國加州硅谷SANTA CLARA設立二級子公司SF MOTORS美國研發中心,并通過聘請“特斯拉之父”馬丁.艾伯哈德擔任公司新能源汽車顧問、收購國際領先的電動車動力系統核心技術開發商ACP公司100%股權,以及從事電驅動系統、控制系統、電池系統等相關業務的香港億馬和億馬先鋒100%股權等,在技術、研發、制造、產品、品牌等推行美國本土化,打造純正的美國加州新能源電動汽車品牌。另外,這項對美投資也符合當今的政治訴求。
其實,小康早在2015年10月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車設計院,開始進行包括控制系統、動力總成、儲能系統及零部件、底盤、車身等新能源汽車相關產品的研發。并已在今年成為國內第8家成功拿到獨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這些基礎工作都做得相當到位,絕非魯莽草率之舉。
因此,未來的悍馬將會最終摘掉“油老虎”的帽子,而成為高品質的中高端新能源電動汽車。在這些前提之下,小康的成功是理所當然的。
羅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