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9日-10月15日)
l 關于2021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終審和2021-2022年度補助資金預撥情況的公示 l 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及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復核評價工作的通知 l 關于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
關于2021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終審和2021-2022年度補助資金預撥情況的公示 2023年10月9日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
10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公布《關于2021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終審和2021-2022年度補助資金預撥情況的公示》。
公示稱,按照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2020-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申報的通知》(財辦建〔2023〕26號)等文件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委托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開展了2021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和2021-2022年度補助資金預撥測算工作。現將結果予以公示,請社會各界監督。如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將意見反饋至裝備工業一司。公示時間:2023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
詳情見:附件1《2020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車輛信息表》;附件2《2021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清算審核車輛信息表》;附件3《2021-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預撥情況表》。
|
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及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復核評價工作的通知 2023年10月9日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
10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布《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及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復核評價工作的通知》。
通知稱,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根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工信部聯科〔2010〕540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現組織開展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及復核評價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認定工作
(一)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企業的遴選和推薦報送工作,中央企業負責其下屬企業的遴選和推薦報送工作。申請認定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應在制造業重點領域具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突出成果,企業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和申報材料編寫要求按《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
(二)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和推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推薦企業不超過3家,已開展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推薦企業不超過4家;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企業各擇優推薦1家企業。
二、復核評價工作
(一)復核評價范圍為2020年認定及復核通過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見附件1、2)。
(二)請有關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組織相關企業做好評價材料填報工作,并提供必需的附件及證明材料。有關數據指標截至2022年底,其中財務數據按照已審計的2022年會計報表填寫。發生更名或重組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請提供名稱變更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
(三)根據《管理辦法》,復核評價不合格的企業將被公告撤銷稱號并摘牌。
三、其他事項
(一)請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于2023年10月30日前將申請認定企業匯總表及申報材料(附件3、4,紙質版一式兩份,電子版光盤一份)、復核評價材料(附件5,紙質版一式一份,電子版光盤一份)正式報工業和信息化部,材料收集工作委托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受理。
(二)聯系方式
附件1《2020年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名單》中的汽車及相關企業有:飛龍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附件2《2020年復核通過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名單》中的汽車及相關企業有: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省),亞普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關于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2023年10月9日 來源:交通運輸部 |
10月9日,交通運輸部網站公布《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安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
意見稱,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意見》提出了五方面共15項政策舉措。
(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支持政策。一是落實運營補貼補償政策,包括要求各地合理確定城市公共汽電車服務標準,落實城市公共交通作為市縣級財政事權的支出責任,因地制宜建立并實施成本核算和補貼補償制度等。二是完善價格機制,包括要求各地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對城市公共交通現有價格水平開展評估并及時優化調整,對定制公交等線路實行政府指導價或市場調節價,對長距離公共汽電車線路探索采用按里程計價方式等。三是加強政策支持,包括要求各地在保障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夜間充電執行低谷電價的基礎上,在日間設置部分時段執行低谷電價,以及用好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和農村客運補貼資金等政策、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工具支持城市公共汽電車場站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等。四是保障公交優先通行,包括促進公交專用道連續成網、強化公交專用道使用監管等。五是合理引導公眾出行,包括加強綠色出行和公交出行宣傳,鼓勵各地制定差異化停車收費政策、建立綠色出行獎勵和錯峰出行制度等。
(二)夯實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基礎。一是加強規劃引領和用地保障,包括要求各地科學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涉及空間利用的相關內容統籌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管控,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場站用地需求并優先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等。二是改善設施條件,包括鼓勵地方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場站建設與改造、車輛購置,嚴格落實城市公共汽電車場站配置標準,支持建設完善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充電設施等。三是促進公交服務提質增效,包括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線網,促進城市公共汽電車和城市軌道交通銜接融合,鼓勵發展微循環公交,支持開通定制公交,優化定制公交管理流程,支持發展“公交+旅游”服務模式,支持圍繞主業拓展多元化經營,鼓勵提升適老化和無障礙出行服務,保障運營安全等。
(三)加快落實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綜合開發政策。一是積極推動新增用地綜合開發,包括允許符合條件的新增場站配套一定比例的附屬商業等面積、根據設施功能分層設定地上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等。二是因地制宜實施既有用地綜合開發,包括支持利用場站內部分閑置設施開展社會化商業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存量場站實施綜合開發并分層設定地上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允許符合條件的場站適當提高容積率等。三是建立用地綜合開發收益反哺機制。
(四)加強從業人員權益保障。一是保障從業人員工資待遇,督促城市公共交通企業按時足額發放工資、繳納社會保險,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將城市公共汽電車駕駛員列入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并給予相應崗位津貼。二是關心關愛從業人員,包括改善從業人員生產環境,加強從業人員勞動保護,關心從業人員身心健康,組織開展“最美公交司機”“最美地鐵人”推選宣傳活動,加大對困難從業人員幫扶力度等。
(五)加強組織實施保障。一是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績效評價制度,推動落實城市人民政府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體責任。二是推動政策落實,加強部門協同配合,明確對存在欠薪欠保等的城市,不得參與國家公交都市創建申報,屬于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城市、示范城市的,取消創建資格或被授予的“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稱號。
《意見》中與汽車行業直接相關的措施有以下兩項:一是在“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支持政策(三)加強政策支持”中提出,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鼓勵各地通過多種形式對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充電給予政策支持。充分發揮省級層面對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的統籌作用,采用獎勵方式加強對轄區內城市公共汽電車行業轉型升級發展、保障城市公共汽電車企業可持續運營、推廣應用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等深化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方面的引導。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工具,支持符合條件的公共汽電車場站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在“二、夯實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基礎(七)改善設施條件”中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采取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場站建設與改造、車輛購置。嚴格落實城市公共汽電車場站配置標準,在大型居住區、商業區等附近設置公共汽電車首末站或樞紐站。支持在城市公共汽電車企業自有、租賃場站建設完善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充電設施,保障用電接入條件,有效滿足車輛充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