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乘用車市場總體走勢
1.近年狹義乘用車零售走勢
2021年5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62.5萬輛,同比2020年5月增長1.0%,而且相較2019年5月增長3%,前幾個月的低基數增量在本月基本消除。
5月零售環比4月增長1.0%,與歷年的平均月度環比增速是基本持平的,符合季節規律。
今年1-5月的零售累計達到836.4萬輛,同比增長38.1%,仍處于乘聯會2011年以來1-5月同期增速的歷史高位。1-5月超強增長的原因首先是2020年1-5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下滑26%的低基數效應。其次是新能源車的增長貢獻度不斷加大,貢獻1-5月同比增速10個百分點。
2.近年狹義乘用車批發走勢
5月廠商批發銷量160.6萬輛,環比4月下降3.1%,同比去年5月下降2.1%,較19年5月增長4%。
1-5月累計批發銷量828.0萬輛,同比增長38.8%,較2019年同期持平。近期廠商庫存考核約束力度下降。
3.近年狹義乘用車生產走勢
5月乘用車生產157.6萬輛,同比2020年5月下降2.6%,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9%,合資品牌生產下降22%,自主品牌生產增長26%。1-5月累計生產805.4萬輛,同比2020年增長41.0%。近期芯片短缺影響生產節奏,但各大廠商適應了過緊日子,以更多的靈活措施穩定產銷。尤其是自主品牌強化供應鏈優勢,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取得5月的生產同比增長26%的良好表現。
近期海外的疫情異常惡化,加之供應鏈災害連發,將導致供應鏈進一步緊缺。目前有少數車型供給不足,終端實際上已感受到了供給約束,終端促銷資源開始回收。但由于經銷商和二級流通環節的庫存仍相對充足,因此暫未對零售產生明顯影響。
4.產銷庫存月度變化特征
今年去庫存明顯,部分廠商取消庫存考核,5月廠商庫存持續下降。今年去庫存明顯,部分廠商取消庫存考核,5月廠商庫存持續下降到低位。5月末廠商庫存減少3萬輛,渠道庫存減少12萬輛;2021年1-5月廠商庫存減少21萬輛,相較歷年1-5月庫存減少幅度偏大,形成連續4年強力去庫存的特征。
2021年1-5月的渠道庫存相對減少51萬輛,較2020年的1-5月去庫存29萬輛水平大幅升高。隨著上游短期內芯片短缺的問題顯現。在終端銷售層面,或有進一步推動去庫存、折扣回收等現象出現。
5.狹義乘用車價格走勢特征
5月零售環比4月上升2%,對比歷年的平均環比增速是相對較好的。5月車市價格促銷環比4月小幅增加0.2個百分點,豪華車型促銷價格稍有回收,主流合資品牌總體促銷小幅加大。目前因供需緊張帶來的車型價格促銷回收的車型較少,幅度也很小。
1-5月的車市價格高端化趨勢仍較明顯,高端主力車型銷量較強、價格表現堅挺,推動車市銷售均價保持高位。
6.狹義乘用車各級別增長特征
2021年批發增速稍強于零售。2021年1-5月SUV零售同比增長65%,仍相對稍強。其中B級SUV同比去年增95%,A級SUV同比去年增73%.自主的長安、長城等SUV表現突出。
7.狹義乘用車國別增長特征
5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85萬輛,同比增長67%,環比2月增長53%,相對2019年5月增長2%。5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3.5%,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10.6%,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8.2021年5月品牌產銷特征
5月豪華車零售26萬,同比增長13%,環比4月增長2%,但相對2019年5月增長45%。豪華車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特征,體現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仍舊旺盛。
5月自主品牌零售60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4月增長3%,相對2019年5月增長12%。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0.2%,較同期份額增長7.7%;且國內零售份額為36.4%,同比增4個百分點。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經過苦練內功、克服芯片短缺壓力,且在產品、營銷、服務等各方面均有了明顯的進步,因此長安、紅旗、奇瑞、廣汽埃安等品牌同比高幅增長。
5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78萬輛,同比增長3%,環比4月增長1%,相對2019年5月下降1%。5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3.4%,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10.6%,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表現較好。德系品牌仍處于調整蓄勢的階段。
9.新能源與傳統車走勢對比
5月新能源車國內批發滲透率12%,1-5月滲透率10%,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5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2%;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5%;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2%。
5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1.4%,1-5月滲透率9.4%,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5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4.7%;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0.8%;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7%。
三、汽車產業運行特征
1.21年5月汽車消費走勢回升巨大
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945億元,同比增長12.4%;比2019年5月份增長9.3%,兩年平均增速為4.5%。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2257億元,增長13.2%。
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319億元,同比增長25.7%,兩年平均增速為4.3%。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156304億元,增長24.4%。
18-19年的汽車消費相對低迷,入門級消費依舊不足,中高端消費升級表現突出。2020年的汽車消費在年初受到春節因素影響,7月后隨疫情改善逐步回升。2021年汽車對消費貢獻為正,但增幅不大。
2.2021年1-5月汽車產量回穩
分產品看,5月份,612種產品中有428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鋼材12469萬噸,同比增長7.9%;水泥24307萬噸,下降3.2%;十種有色金屬545萬噸,增長10.3%;乙烯228萬噸,增長23.7%;汽車209.6萬輛,下降4.0%,其中,新能源汽車23.7萬輛,增長166.3%。
今年1-5月的汽車生產1075萬臺增長38%是較大的增幅,其中轎車的增速37%,也是很好的高增長。
3.21年汽車增加值高位起步
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8%,比2019年同期增長13.6%,兩年平均增長6.6%。從環比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2%。
21年5月的汽車增加值0.5%,基數回歸正常,今年增速也基本回歸正常,好于去年走勢。18年汽車業增加值增4.9%.,19年汽車業增加值1.8%,是低于制造業增加值平均水平,今年增速回升到29%的水平,折算后仍是高位,為制造業穩增長貢獻較大。
4.5月新能源汽車生產32萬增56%
分產品看, 5月份,汽車日均6.8萬輛,下降4%,考慮到20年5月的7萬的較高增長,今年增速的表現相對不太差。
5月份日均轎車生產2.5萬臺,同比增長-1%。轎車去年5月日均2.5萬臺。今年由于市場需求回暖,但芯片供給不足,5月轎車生產放緩。
近兩年商用車強,乘用車弱。20年消費結構進一步不利于消費,轎車生產增速偏低,弱于汽車平均增速,SUV的生產增速低于汽車總體增速,成為抑制消費的低迷因素。
18年全年生產新能源車130萬臺,較17年增4成。。18年新能源乘用車100萬,繼續保持較強的高增長走勢。19年生產119萬臺新能源車,增速-1%的偏弱。20年1-12月生產146萬臺新能源車,增速17%的回暖較好。今年1-5月的新能源汽車生產102萬,增長239%是很高的增長。
5.21年5月汽車投資力度負增長
2021年5月汽車投資回暖不明顯, 新能源降溫導致汽車行業投資低迷問題逐步改善。
6.房價暴增的車市消費擠壓效應持續較強
16-19年樓市火爆影響很大,后期逐步降溫對車市的促進較好。2020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7.6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上年為下降0.1%。21年商品房銷售額70534億元,增長52.4%;比2019年1—5月份增長36.2%,兩年平均增長16.7%。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56.5%。
目前看1-5月樓市火爆,東部地區的銷售額暴增,這也是最后的割韭菜的做法。目前的居民收入不支撐持續的高負債。
樓市的反彈速度相對強勁。6-12月增速驚人的高。2021年1-5月仍保持超強增長。
樓市火爆主要靠居民的定金和預收款支撐,貸款也處于高位。這對車市的購車資金帶來一定分流影響。
樓市的財富效應對高端車需求有一定的促進效果。
7.2021年車市消費需要有持續政策支持
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945億元,同比增長12.4%;比2019年5月份增長9.3%,兩年平均增速為4.5%。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2257億元,增長13.2%。
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319億元,同比增長25.7%,兩年平均增速為4.3%。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156304億元,增長24.4%。。目前看消費不旺的問題改善,汽車消費在38%較強,未來汽車消費應該逐步回升,支撐總體消費增長。
今年的成品油消費相對低迷,這也是低油價帶來的銷售額損失。
在總體社會零售中,限額以上的商品零售表現較強,這也是近幾年首次的扭轉,體現了汽車消費對總體大宗消費的促進效果很好的。
四、汽車集團和企業走勢
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呈現低基數高增長的恢復性增長走勢,卡車市場強勢走勢改變,乘用車市場平穩回暖。今年中國汽車市場相對2019年的走勢總體平穩。2020年疫情后的V型反轉走勢逐步回歸平穩常態,6月汽車市場高增長特征將進一步放緩。
1、21年汽車商強乘弱局面改變
自2017年以來,乘用車市場相對持續走弱,而商車市場相對持續走強,這是政策推動商用車走強,而傳統乘用車消費不旺導致乘車需求低迷。今年的政策主要支持卡車市場和新能源車市場,歷次的對乘用車支持政策沒有強力推出,乘商分化特征明顯。
1-5月的卡車市場增長已經低于乘用車市場增速,目前市場走勢已經改變成乘用車市場的拉動。
2、21年汽車市場增長較強
19年累汽車總計銷量2576.87萬臺,累計增速-8.1%;20年累汽車總計銷量2526.8萬臺,累計增速-1.9%;21年累汽車總計銷量1086.34萬臺,累計增速37%;5月汽車總計銷量213.01萬臺,同比增長-2.9%,環比增長-5.4%。
3、1-5月主力車企集團的表現均較好
因基數偏低,21年年初走勢高增長,主要是20年的低基數的積累效果。此圖對比的是2019年數據.
21年車市走勢不強,各集團因為優勢板塊的差異化市場需求而走勢分化。
國有大集團表現分化,上汽、北汽的表現都有壓力。長安、一汽表現優秀,其中的長安的卡車和乘用車版塊表現均很好。
民營自主核心企業的表現很好。長城、奇瑞和比亞迪、奇瑞的今年表現相對較強。
二線車企表現相對穩健。因為新舊動能轉換和新能源車持續虧損壓力,自主品牌中小企業分化嚴重低迷。
5月車市相對較強,年末和年初走勢分化。主力廠家大部分出現持續上漲,但也有上汽通用、上汽大眾、五菱等沖刺后的回落。
由于5月車市的銷量受干擾因素多,因此廠家走勢并不代表未來可持續趨勢。
4、狹義乘用車企業產銷走勢
根據乘聯會信息,2019年1-12月乘用車廠家批發銷量增速-9%是歷年最低的,弱于汽車市場走勢。
乘聯會統計20年累狹義乘用車銷量1972.68萬臺,累計增速-6.4%;21年累狹義乘用車銷量828.04萬臺,累計增速38.8%;5月狹義乘用車銷量161.01萬臺,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3.2%。
21年累轎車銷量389.43萬臺,累計增速37.1%;5月銷量78.56萬臺,同比增長0.4%,環比增長3.8%。
21年累MPV銷量39.46萬臺,累計增速41.8%;5月銷量8.44萬臺,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0.7%。
21年累SUV銷量399.15萬臺,累計增速40.2%;5月銷量74.01萬臺,同比增長-4.7%,環比增長-9.9%。
一汽大眾5月領軍,上海大眾穩健。乘用車主力廠家成為三大陣營,正常月度前3強在月均15萬左右,中間在月均10萬水平,后面的在月銷8萬臺左右。5月主力車企表現分化,暫時性市場分化。
5月主力廠家零售表現與前期排名有波動變化,豪華車市場總體較強,同時長安、吉利、五菱、長城等自主廠家零售較強,主要是春節前購車需求偏新購為主,拉動自主車型表現良好。
5、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產銷走勢
5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總體走勢超強,月度走勢超強,增速目前在2.5倍的水平。
主力廠家零售表現與前期排名有波動變化,比亞迪和五菱的地位變化調整,長安等車企在迅速爆發。
6、傳統動力乘用車企業產銷走勢
傳統車的走勢相對低迷,由于基數偏低,目前傳統車也在增長中。但已經低于2019年銷量較多。
傳統車市場仍是主要市場,新能源表現好的,傳統車相對較差,因此主力傳統車企的站位代表總體站位。
6、商用車車企業產銷分類走勢
商用車市場總體走走勢較強,2020年1~12月份同比增長19%,而且5-12月同比增長在30%左右水平,呈現歷年少有的淡季高增速特征。
2021年的商用車市場起步超強,同比增速46%,逐步低于車市總體走勢。這也是轉移量的促進因素。
商用車市場主力的廠家是一汽解放、東風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和北汽福田等,其中一汽表現較強,福田和五菱表現相對較強。重卡中的中國一汽和中國重汽表現都很好,部分二線企業走勢仍有壓力。
6、微車企業產銷分類走勢
20年累微型車銷量109.64萬臺,累計增速2.5%;21年累微型車銷量38.71萬臺,累計增速8.3%;5月微型車銷量9.52萬臺,同比增長-13.6%,環比增長-2.4%。
21年累微客銷量14.55萬臺,累計增速21%;5月銷量3.83萬臺,同比增長-1.5%,環比增長-6.2%。
21年累微卡銷量24.17萬臺,累計增速1.9%;5月銷量5.69萬臺,同比增長-20.2%,環比增長0.2%。
20年的的五菱走勢相對很強,東風恢復。而2021年5月其他廠家分化。金杯、長安走勢改善,微車其他企業走勢壓力仍較大。
7、輕型卡車企業產銷分類走勢
20年累卡車銷量397.47萬臺,累計增速23.8%;21年累卡車銷量199.08萬臺,累計增速35.6%;5月卡車銷量37.85萬臺,同比增長-7.9%,環比增長-14.8%。
20年累輕卡銷量219.67萬臺,累計增速16.3%;
21年累輕卡銷量101.13萬臺,累計增速32.5%;5月銷量19.71萬臺,同比增長-8.4%,環比增長-15.4%。
去年卡車高增長主要是國三柴油車淘汰的影響。2020年各地采取強力措施打擊假國三,帶來巨大換購增量。該利好因素持續到2020年底,2021年逐步回歸常態。目前期待對輕卡的超載問題進一步治理,帶來類似重卡的增量。
20年1-15月的輕卡主力廠家分化較明顯,福田和東風走勢超強,江鈴、江淮的輕卡表現平穩。
主力車企的福田保持超強的龍頭地位。長城的輕卡走勢很強,主要也是長城皮卡走勢很好。
長安從微卡強勢企業升級成為輕卡第二陣營強勢企業。
8、中重型卡車企業產銷分類走勢
19年全年累計中重卡銷量131.36萬臺,累計增速-0.9%;20年累中重卡銷量177.8萬臺,累計增速34.4%;
21年累中重卡銷量97.95萬臺,累計增速38.9%;5月銷量18.14萬臺,同比增長-7.4%,環比增長-14%。
重卡高增長主要是電商物流拉動公路運輸的需求增長。疫情影響下的居民消費電商化趨勢進一步強化拉動物流運輸。同時也有國三淘汰和投資拉動等綜合因素。
21年1-5月的主力走勢分化,一汽5月走勢仍是領軍,但東風相對平穩。
濰柴系的重汽走強和陜汽平穩回落。福田擴大與重汽的差距。
9、輕型客車企業銷售走勢
20年累客車銷量44.83萬臺,累計增速-5%;21年累客車銷量20.56萬臺,累計增速44.5%;5月客車銷量4.63萬臺,同比增長23.2%,環比增長-1.4%。
21年1-5月累輕客銷量13.65萬臺,累計增速62.3%;5月銷量銷量3.99萬臺,同比增長30.1%,環比增長-11.3%。。21年累輕客銷量17.41萬臺,累計增速54.3%;5月銷量3.76萬臺,同比增長30.9%,環比增長-5.7%。
輕客企業的走勢相對平穩,近期波動不大。由于輕客新能源的突破速度較慢,專用車的走勢也不是很強,因此輕客的市場壓力仍大。
近期的輕客市場持續平穩走弱。近兩年江鈴走勢超強。其次是上汽大通和長安的走勢較強。。金杯走勢逐步平穩。
10、大中型客車企業銷售走勢
20年累大中客銷量10.4萬臺,累計增速-25.9%;21年累大中客銷量3.15萬臺,累計增速6.9%;5月銷量0.87萬臺,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22.4%。
前兩年大中客表現較強,同比增長出現高增長,增長主要是因為新能源公交車的搶補貼行情,同時也是地方政府推動的結果。2021年疫情影響逐步消退,因此大中型客車有恢復的機會。
20年大客市場仍依靠新能源客車為主的亂象,隨著政策延期,客車迎來政策利好,有地方支持的企業表現較強。
前期新能源車的去年年初暴增對大中型客車也帶來促進。19年政策壓力帶來結構性增長,宇通客車總體表現很強,近期廈門金龍較好。
20年1-15月的比亞迪客車表現很好。5月的傳統車企的廈門金龍和中車時代表現較強,新能源客車尚未有效啟動。
五、乘用車市場運行表現
1、新品推動
2、狹義乘用車促銷表現
今年車系促銷力度相對較溫和,尤其是15月促銷增長相對較小。今年的車市下滑等因素,導致15月車市相對處于動蕩之中,歐系和德系,以及韓系促銷力度增長都相對不大。
目前車市促銷總體相對穩定,美系促銷稍有加大,日系和自主等促銷平穩。
21年各級別車型促銷相對平穩,促銷減少最大的是C級車,因為豪華車較強而表現很好。中低端車型表現較差,消費不旺,供需矛盾體現在價格上的壓力就很大。
3、歷年狹義乘用車促銷表現
5月份車企促銷平穩,增長較猛的是銷量壓力較大的,尤其是部分自主品牌的促銷力度較強。促銷較小的主要還是豪華車,原因在于銷量回暖基本符合預期。。
六、乘用車細分市場競爭表現
1、總體生產經營表現
今年生產表現分化,上汽通用和長安汽車等主力車企的生產恢復較強。全年累計看的長安汽車與一汽集團的銷量表現較強。
1.5月主力車企批發表現分化
從廠家批發看,5月的前10位主力車企的銷量貢獻度強于20年的的主力車企的份額占比表現,也體現了本月的中小企業表現較差。
本月的前5位增量主力車企的增量差異,自主較強,豪華車與部分合資車企偏弱,總體格局變化不大。自主部分主力車企增速較快,長城等自主領先企業增長較好,其中自主的紅旗品牌的增長超強。
從20年的增量貢獻度看,增量的主要是部分國有自主和日系車企零售較強。自主的紅旗、長安等表現都很好。
2.乘用車主力車型生產零售的表現
主力車型的生產表現突出,本月的新能源的生產增量突出,特斯拉與宏光mini的增量都是達到2.3萬臺。
5月轎車主力品牌的批發表現相對不強,前十位品牌占比18%,較去年的30%上升2個百分點。本月自主品牌有一些亮點,哈佛H6和長安CS75銷量排名都同比提升。軒逸、卡羅拉、CRV思域等日系品牌表現優秀。其中表現相對優秀的是部分新推出品牌。
七、新能源乘用車總體走勢
1.5月新能源車批發環比較強
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20萬輛,環比4月增長7%,同比增長175%,呈現強勢增長的良好態勢。尤其是相對傳統車的環比大幅下降,新能源車批發呈現獨立增長的良好態勢。
歷年新能源車的走勢在年初相對低迷逐步拉升,由于今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影響較小,因此今年1-2月新能源起步較強,且3-5月持續走強。
2020年乘用車新能源車銷量達到117萬臺,同比增長11%。其中1-5月銷量達到24萬臺,同比下降45%;
今年5月份達到20萬臺,銷量同比增速2.5倍,也就體現新能源車年初受到市場拉動而呈現是爆發增長的特征。
2021年中國車市進入一個相對平穩增長的特征,但新能源保持高增長趨勢。連續兩年的低迷為2021年奠定高增長基礎。今年的后期增長壓力不斷加大。從基數看,20年的6-8月同比下降2%,9-12月份銷量達到66萬臺,同比增長91%;
2.5月新能源車零售增速強
從乘聯會的零售數據看,5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18.5萬輛,同比增長2倍,環比4月增長17%較大。,相對于20年5月份的走勢大幅提升,走勢很不錯的。今年零售走勢與2019年類似,但2019年是補貼延續,今年是補貼調整,且沒有后面的調整期,19年的下半年的風險被釋放,今年市場潛力較大。
八、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結構分析
1.新能源車的新勢力持續走好
中國新能源車的參與勢力相對很多元。自主品牌是傳統競爭者,隨著新勢力的加入,新勢力企業份額也達到了15%。近期外資品牌表現相對較強,特斯拉表現優秀。目前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加劇,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
隨著世界新能源車的浪潮,國際新能源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日益重視。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開始全面量產,市場表現仍待驗證。
2.新能源車的級別-A00級恢復活力
純電動的批發銷量16.2萬輛,同比增長186.1%;插電混動銷量3.4萬輛,同比增長128.5%,占比17%。
5月電動車高端車型銷量強勢增長,中低端走勢不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5.0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31%;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6%,谷底回升;B級電動車達4.7萬輛,環比4月增長17%,純電動份額29%。5月插電混動的比亞迪銷量達到13420輛,環比增長44%,成為插混增長新亮點。
2016年以來,A級電動車始終是新能源車市場的核心主力。但到20年8月,A00級電動車超越a級電動車,成為市場的核心的主力。與此同時,B級純電動車也在今年的2月超越了A級電動車,成為市場的第二位的位置,A級電動車總體發展目前呈現一定的壓力。
相信隨著5月份整個車市的全面回暖,生產運營和私人需求將持續爆發,企業新品也應該持持續推出,A級電動車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八、5月新能源車主力廠家分化
1.歷年逐月新能源車主力廠家銷量走勢
5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多元化發力,大集團新能源表現分化,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特斯拉中國33463輛、比亞迪32131輛、上汽通用五菱27757輛、上汽乘用車11049輛。5月的蔚來、小鵬、理想、合眾、威馬、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優秀。
目前新能源車需求相對疲軟,前期庫存消化相對較慢,社會原有的分時租賃的替換車型被社會沖擊仍然很大,因此需求疲軟,各廠家走勢分化加大。
2.歷年純電動主力廠家銷量走勢
至今以來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仍然是自主品牌為主的格局,雖然特斯拉進入,但自主車企占據純電動車的絕對優勢地位。除了特斯拉的外資之外,合資車企的沒有進入前8名。
5月份純電動乘車市場的比亞迪,上汽五菱表現相對優秀,但這個月的長城、奇瑞和蔚來汽車表現相對較強,北汽新能源處于相對調整期。
20年的比亞迪表現相對較強,但今年微型電動車走勢逐步恢復,下沉的市場仍有潛力。
3.插電混新能源車企業表現一般
2021年5月份插電混動動力市場,主要的廠家是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理想汽車共三家,二線的華晨寶馬、上汽大眾,一汽大眾表現也很好。
由于銷量均較低,排名有一定偶然性。對于20年5月份的走勢形成較大的反差,其中上汽大眾表現相對較強,一汽豐田和沃爾沃等表現也不錯,這也體現了插電混動動力車型的合資企業表現相對優秀。
4.混合動力企業表現較強
混動品種隨著日系新品進入而呈現豐田本田平分市場的特色。
2021年混合動力車型還是日系幾家的表現相對較強。廣汽本田表現相對較強,相對走勢平穩,東風本田持續走勢平穩,這也體現了豐田和本田的產業鏈優勢。
五、5月新能源車主力車型銷量表現較強
1、5月新能源車型批發量均較好
2021年純電動車型表現相對較強的是五菱宏光MINI、MODEL3、歐拉黑貓、比亞迪秦EV、奇瑞EQ電動車等表現較強..近期的奔奔等車強勢增長。
今年新能源車廠家走勢的壓力相對比較大,主力車型的銷量相對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由于北京放號的推動,車市潛力較大。今年北京市場的需求車型主要是中大型,廣汽的AION s很強。比亞迪漢的新品表現不錯。毛豆3前期表現的好,目前的毛豆y的表現超越。
1.5月純電動主力車型批發均走強
2020年純電動車型表現相對較強的是五菱宏光MINI、MODEL3、MODEL Y、奔奔,比亞迪漢EV、歐拉黑貓、廣汽傳祺AIONs。.
5月的蔚來、理想、小鵬、合眾、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也很優秀。主流合資品牌中的大眾品牌新能源車占據49%份額。BBA豪華車企的純電動車全面量產,產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
2.插電混動主力車型批發銷量表現較好
插電混合動力車型體現合資企業為主的特色,近期比亞迪秦PLUS的銷量較好、比亞迪漢DM表現也很好。比亞迪宋DM的表現相對較強,
增程式電動車的理想ONE的表現相對較強,說明消費者對高端電動車還是有很好的的接受度。
3.普通混動主力車型越來越少但需求良好
20年5月份普通混合動力總體走勢較強,日系的受到疫情影響的恢復較快,導致混合動力環比增長較大。
豐田本田是普通混合動力的核心推動。目前看一汽豐田等的混動表現較強。但隨著疫情的發展,日系的混合動力也面臨著產量受損的情況。
目前看,日系高端車型的混動化趨勢明顯,油耗改善較好。亞洲龍等新品表現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