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的見證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江淮汽車及西亞特三方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共同開發電動車平臺,江淮大眾將于2021年前引入西亞特品牌。
合作背景
江淮大眾成立合資公司欲引進西亞特品牌被發改委駁回,后發布新品牌思皓。早在上世紀90年代西亞特Ibiza車型就被引入并制造首款車型英格爾,但由于銷量不佳退出中國市場,其后2012年大眾以進口方式引進西亞特,再次折戟。
西亞特的發展現狀
西亞特現有產品在各細分市場覆蓋較為完善,銷量表現逐年攀升,特別是2017年Ateca和Arona兩款SUV車型的上市帶動了全年銷量加速增長,但相比于大眾集團其他乘用車品牌的市場表現,西亞特的市場基礎仍然很薄弱。
三方合作訴求
此次合作,西亞特,大眾,江淮三方有各自的訴求。對西亞特而言,西亞特希望借道江淮大眾,找到品牌入華的新落腳點,實現品牌復興;對大眾來說,則更多是布局新能源,緩解新能源積分壓力;而江淮則希望提升品牌力,提振銷量。
合資合作進入3.0時代
品牌合資從國產代工合資“1.0”時代,逐步升級到本土研發的合資“2.0”時代,而大眾江淮和西亞特的合作邁入了合資“3.0”時代,不在單純是產品、品牌、技術、人才上的合作,更是股權之間復雜且深度的交叉。
江淮大眾引入西亞特的目的和未來發展規劃
對于江淮大眾而言,西亞特入華后將成為中外雙方合作的最佳載體,并且有效彌補思皓品牌力較低的問題。未來,三方基于全新純電動汽車平臺生產的車型將滿足全球客戶在電動出行領域的需求,助推大眾集團踐行“在中國為世界”發展戰略。
西亞特入華國產及布局推測
西亞特在江淮大眾合作中完成了思皓品牌及車型的設計,且合作協議中西亞特被賦予大眾一方領導并管理公司的主導權和外方技術支撐角色,西亞特將會成為江淮大眾的主力品牌,思皓可能會被并入西亞特體系。而西亞特國產的燃油車將由一汽大眾引入,新能源車由江淮大眾進行生產,二者有望并網銷售。
CAM觀點
l 江淮大眾成立之初,大眾汽車就計劃直接使用西亞特作為主力品牌,但因發改委顧慮江淮延續“代工廠”的角色定位而遭否決,創建新品牌思皓之后再次推動西亞特入華是雙方戰略規劃的延續,大眾希望借助中國市場新能源發展東風重啟西亞特的輝煌,而江淮汽車亦可通過與大眾汽車的合作,吸收大量來自德國的頂級汽車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但鑒于現今新能源汽車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在西亞特品牌正式國產之前,思皓能否經受住市場考驗,為其打下良好的市場基礎,將成為雙方能否達成各自戰略目標的關鍵。
l 西亞特的優勢與缺點:中國這樣一個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電動汽車市場,西雅特有很大的施展空間,同時,西雅特在整車性能、外觀設計和智能網聯方面積累的技術成果也將得以在新能源車型上運用和發揮,但西亞特尚未有純電動車型投入市場,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水平有待檢驗。
l 中外企業合資模式進入新階段:近年來江淮大眾、長城寶馬、吉利戴姆勒等新型合資模式接連落地,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均有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特別在合資股比限制解除的大背景下,對于自主品牌來說新型合資模式的探索將是未來能否繼續借助外資品牌發展自身的有效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