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AC汽車
據德國商報報道,能源供應商和汽車制造商一起瞄準了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這個大市場。而電力能源的銷售并不是其中的重點。
Innogy是德國最早參與電動汽車業務的能源公司。至今年底,德國將建成16100個開放的充電點,其中有四分之一是Innogy管理的。此外,Innogy還將在企業停車場和私人車庫建設上萬個充電點。Innogy銷售副總裁馬丁·赫爾曼表示,Innogy的目標是成為歐洲排名第一的充電技術供應商,之后還將在美國進行擴張。
要實現第一的目標,Innogy面臨的將是一場惡戰。過去幾年中,充電網絡的建設和德國汽車制造商們發展電動車的進度一樣慢。隨著市場和政府對電動汽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發展充電樁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也就有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入場希望分一杯羹。
除了其他的能源公司和德國本土的汽車制造商們,還有不少來自國外的競爭對手。該項業務的核心不是電力能源的販賣,而是硬件設施的銷售和建設、支付以及充電服務。
大眾汽車于今年初宣布集團將發展充電業務。在猶豫了多年之后,大眾發布了轟轟烈烈的電動車戰略。至2025年,大眾將建成年產三百萬臺電動汽車的產能規模。電動車數量的上升必然伴隨著對充電樁需求的增加。大眾為此成立了子公司Elli,專門負責發展移動充電樁業務,并同時提供環保電能。
石油巨頭殼牌于2017年收購了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站運營商New Motion,鎖定了在電動車充電市場的一席之地。美國的充電樁運營初創公司ChargePoint也在歐洲開辟了新市場。在美國本土,ChargePoint擁有將近六萬個充電樁,排名行業第一。至2025年,ChargePoint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建成250萬個充電樁。
ChargePoint公司的歐洲戰略始于一年前。為此,ChargePoint在2018年底從硅谷融資2.8億歐元用于歐洲業務的擴張。投資人名單里甚至包括了一些德國的工業巨頭,如戴姆勒、寶馬和西門子。ChargePoint公司的歐洲業務負責人克里斯托弗·布爾哈特表示,去年是觀望和調研,今年會正式開始鋪開業務的發展。
布爾哈特曾是Uber的高管。他表示對歐洲業務的發展非常有信心,包括在德國一定會在今年迎來井噴式增長。歐洲市場的情況在過去一年內發生了巨變,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各大汽車制造商紛紛宣布大力發展電動汽車。
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當然是和電動汽車的發展同步的。不僅僅是大眾汽車宣布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與特斯拉相抗衡;寶馬和戴姆勒也都有著非常強勢的目標。布爾哈特非常確信,電動汽車的銷售量越高,則充電站的數量也將隨之增加。
事實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已經在呈現加快的態勢。根據德國聯邦能源和水經濟部(BDEW)的統計數據,在2018年的最后五個月里,全開放和部分開放的充電點數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汽車專家斯蒂芬·布拉澤教授表示,充電點數量的增長并不是因為政府利好政策的刺激,而是市場的真實需求。但是目前的規模還遠遠不夠,為了使大量的電動汽車能夠正常使用,德國充電樁網絡的建設還必須加快步伐。
BDEW同時表示,歐盟委員會建議的電動車與充電點數量配比是每十臺車一個充電點,這是根據目前十五萬輛電動汽車保有量的數據測算出來的。如果德國的汽車制造商們真的像他們宣稱的那樣大規模擴大電動車生產,那充電基礎設施必須也能跟上。根據測算,每一百萬臺電動汽車大約需要七萬個普通充電點和七千個快速充電點。Innogy公司董事赫爾曼表示,充電樁運營業務本身大部分情況下是不贏利的。建設一個22千瓦特功率的充電樁成本為七千至一萬歐元之間,使用這樣的充電樁,寶馬i3需要約三個小時可以充滿。即便是在閑置率非常低的情況下,僅靠出售電能也很難收回成本。
電動車充電產業一定會經歷一輪兼并重組。因此,Innogy的業務核心不在于盡可能多的運營充電站點,而是向其他企業出售技術,并成為其充電服務合作伙伴。赫爾曼表示,已經有超過一千家企業采用了Innogy的充電技術,其中包括汽車巨頭戴姆勒、零售巨頭Aldi、銀行甚至亞馬遜的配貨站。在這些企業的停車場內,Innogy已經建起了超過四千個聯網的充電站點。
購買Innogy技術的這些企業和機構中,有一部分是出于自身形象建設考慮而建設充電樁站點。比如一個城市的市政廳需要在辦公樓前建起幾個充電樁,以表示對電動車發展和環保事業的支持。Innogy出售技術并通過終端贏利。
ChargePoint公司的贏利模式和Innogy相似。ChargePoint也不是自己來運營充電樁,而是將技術出售給別的企業,每年從買家收取一定的費用,用于充電樁的維修保養、支付系統的運營等服務。但這種模式目前在德國還不常見。德國的電動車充電市場比較分散。有的企業專門生產充電樁,有些企業提供管理平臺,另外一些企業則專注于運營用戶中心。布爾哈特表示,未來這種狀況一定會發生改變,最終像ChargePoint、Innogy還有NewMotion的這種集成的模式將成為主流,因為用戶會傾向于選擇更便利和更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汽車專家布拉澤表示,近幾年內充電市場會有大變化,一批公司將被淘汰,最終留下來的會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