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蓋世汽車
自2009年起,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并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然近年來,市場增速逐步放緩,且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和跨界力量的不斷涌入,整個市場呈現多變、多維、多樣的狀態,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
6月5日,在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上,北京車聯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泓澤曾這樣描述道,“過去我們從事傳統的汽車制造、研發、銷售,只要做好產品和服務就能分一杯羹,然今天產業的變化之多之快讓人有點應接不暇。過去我們造車是讓消費者買的,然今日消費者還在,但不一定花錢,因為汽車共享了、分時了;過去我們造車是給人開的,然今天出現了無人駕駛,欲解放駕駛者雙手。此外,隨著跨界融合,現在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已變得不是那么清晰……。”
那么面對種種新的變化和變革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汽車產業和企業將如何應對?此外,無論是合資車企還是自主車企,又將如何看待行業變革所帶來的影響?在本屆全球汽車論壇上,諸行業嘉賓圍繞“如何實現傳統汽車產業向新時代的轉變”話題展開了一場擲地有聲的發言和對話,以下摘錄部分供行業參考!
丨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在變革的時代,創新塑造汽車行業的未來
王俠表示,如何在變革的時代塑造行業的未來,這是一個很大也很難回答的一個問題,但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創新”。其指出,正是大量創新的集中出現引發了行業的變革,而要讓這一場變革順利地往前推進,則需要更多更高質量持續的創新來保證:
首先是模式的創新;如今大家已經有所感受,汽車行業從電商到新零售,從眾籌到共享,商業模式不斷翻新。而與之相適應是企業合作模式也在不斷的創新,如新進入者與傳統企業的融合、車企和平臺運營商的整合、股比開放之后國內外車企的競合等,這都需要一種創新的思維來構建更加科學和更加高效的產業組合的模式。
二是核心技術的創新和突破;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的變革浪潮是由技術創新引發的,而中國汽車產業在這一輪技術浪潮當中可以說先知先覺,下好了“先手棋”。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在很多核心技術層面,我們的技術并不是非常雄厚,甚至還存在不少差距。此外,現在整個行業對于核心技術的攻關氛圍似乎還沒有達到模式創新和產業整合這么地濃厚,這一點需要引起汽車產業界的高度重視。
三是產業和社會治理能力的創新;模式的創新、技術的創新,不可避免給我們的管理帶來新的課題,如汽車共享和無人駕駛所帶來的法律問題,新能源車企業的準入管理和能源政策的調整問題等。當產業的邊界被打破之后,管理的邊界也需要重構,原來條塊式、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新的發展需求,急需有針對性的管理創新。
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行業洗牌在即 造車新勢力近90%將成“先烈”
近年,汽車產業已經成為繼房地產、互聯網的一個新風口,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涌入。朱華榮表示,資本的嗅覺是極為敏銳的,在風險基金、互聯網和新勢力造車之后,近來又出現了一波新的并購重組浪潮,目前已經波及到6家企業、800多億元資產。“資本市場的重視必將帶來汽車產業新一輪的大發展,但也會為產業的長遠發展帶來眾多挑戰,畢竟過度投資和競爭會帶來社會資源的浪費或者帶來一系列后遺癥。”
此外,朱華榮指出,目前大量的車企經營狀況堪憂。在其演講資料內顯示,目前,國內共有汽車企業180家,其中32%銷量為零;在96家乘用車企中,20%的銷量為零;在118家中國乘用車品牌中,16%的銷量為零。另一方面,市場銷量集中度越來越明顯,國內車企TOP10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已從2013年的66%集中到目前的87%。而在新能源發展方面,目前工信部注冊的新能源車企累計達到503家,其中有51個已發布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品牌,而拿到發改委項目核準的只有16家,6家通過工信部審核。
基于以上數據,朱華榮表示,未來3-5年,車企的管停并轉、兼并重組會時有發生,大部分汽車企業會被淘汰出局。而造車新勢力經過未來3-5年的淘汰,80%-90%成為“先烈”將是大概率事件,特別是對于一些投機者、攪局者,可能汽車產業會是他們的“滑鐵盧”。
“過去汽車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而今天其呈現出新的特征,當中包括:政策變化的不確定性、產業競爭的惡劣性、技術迭代的復雜性、消費轉換的多樣性或者說出現了不可預測性。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挑戰和機遇都是并存的。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不應當對立起來,兩者融合發展,才是共贏的方案。”朱華榮說道。
丨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用新戰略迎接變革時代
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表示,“如今,我們確實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變革時代。新技術、新業態,正在不斷地涌現。這對于每一個全球化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命題。”論壇中,其向與會者分享了北汽集團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所作出的戰略調整。
早在2014年,北汽集團就提出了“從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創新型企業轉型發展戰略”,2017年,開啟和推動了“集團化2.0”戰略。而在2017年歲末,正式提出了以全面新能源化為主要特征的引領2025年戰略。主要包括四個層面:發展主體全面新能源化、產品技術的全面新能源化、產業鏈布局的全面新能源化、服務生態全面新能源化。
在智能網聯方面,北汽正在實施NOVA戰略,將以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智能坐窗三大領域為突破點,實現汽車的高度智能化。而在服務貿易領域,北汽則圍繞汽車產品的流通、服務、后市場等環節,形成了重要的產業鏈支撐。而在共享經濟浪潮的大背景下,組建了分時租賃和共享汽車平臺,一年時間業務就遍布全國16個省會中心城市。
“新環境迎接新的挑戰,汽車進口關稅下調,外資股比限制逐步取消,這是我們融入全球產業的重要機遇也將面臨更有挑戰性的國際競爭。經過多年國際化發展的北汽集團,有信心、有能力迎接這場‘大考’。一方面我們將大力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另一方面我們與整車兄弟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互聯網新技術企業展開更加廣泛的合作,以牽頭建設國家首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為契機,打造創新生態圈,同時我們還將鞏固和加強與德國戴姆勒、韓國現代等國際伙伴的合作,形成命運共同體。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汽車產業一定可以在新時代完成由大到強的歷史轉變,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蔡速平指出。
丨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豐田的危機感與緊迫感前所未有
會上,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表示,豐田已經有80余年的歷史,然在最近一兩年,豐田內部發生的變化和豐田高層的緊迫感、危機感是從來沒有的。
其指出,之前有評論說豐田是最能賺錢的公司,然仍然存在危機感。因為面對未來新技術的需要大量投入,要打贏未來之戰,豐田一年的利潤也就在200億美元,這是絕對不夠的。如果不勒緊褲腰帶的話,未來很難打贏。此外,豐田的危機感還存在于過去領先的領域是否未來還能領先……“現在豐田內部討論最多的不是盈利多少,而是未來怎么能夠繼續在這個行業立足并保持領先。 ”董長征表示。
小結:
隨著汽車產業的變革,之前100多年間所形成的技術體系、產品體系、價值體系、商業模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于企業來說,焦慮和危機依然存在甚至會更加強烈;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來說,或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然而正如王俠會長所言,“技術的變革并沒有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溫和,而是變得更加激烈。不過相信10年、20年以后,回想今天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會發現這些苦日子彌足珍貴,因為我們趕上了百年一遇的重大產業變革,并且有機會施展我們的智慧和才華去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