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汽車報
近日,路透社援引《德國商報》報道稱,大眾集團計劃改變旗下商用車業務的法律架構,為大眾卡客車公司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邁出第一步。此動作如果順利進行,接下來大眾集團將在今年年底前接洽投資銀行。也就是說大眾卡客車公司準備上市了。
目前,大眾卡客車公司旗下包含3家子公司,分別是曼、斯堪尼亞和曼拉丁美洲公司。其中,曼拉丁美洲公司生產的是大眾品牌(“VW”標志)的商用車。
■商用車IPO早有苗頭
對于此次IPO,《德國商報》引述一位未具名的大眾集團內部人士的表述:“將在明年早些時候進行首次交易。”據了解,大眾集團計劃保留卡客車公司多數股權,只出售部分股權。盡管如此,業內預測大眾卡客車公司進行IPO仍將獲得超過100億歐元(123億美元)的資金。
實際上,此次大眾集團將對卡客車公司進行IPO的消息并不令人意外。2016年,德國《經理人雜志》曾報道說,大眾集團可能會出售或以IPO的形式轉手商用車部門,以此來為進軍全球卡車市場籌集資金。當時,大眾集團的回應是,2019年前不會對商用車業務進行IPO。此次傳出的消息剛好與2016年的消息相呼應,或許表明大眾集團一直在按計劃部署,于2019年對商用車業務進行IPO。
在國際汽車業,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都在重新調整和分拆業務,以使自己的組織機構變得更加靈活。截至目前,全球汽車產業在“零排放”汽車和自動駕駛方面至少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大眾集團也在加速向電氣化轉型。大眾集團CEO馬蒂亞斯·穆勒此前曾表示,對商用車業務調整是集團進行結構性改革以提高效率的整體計劃中的一部分。
目前,大眾集團尚未做出最終決定,因為進行IPO需要得到監事會和理事會的批準。更重要的一點是,IPO需要得到職工委員會(工會)的同意,因為工會掌握著監事會的一半席位,因此工會的態度非常重要。例如,2017年,工會就阻止了大眾旗下的摩托車品牌杜卡迪被出售。“只有獲得曼、斯堪尼亞和大眾集團三方工會的支持,IPO才會進行。”工會管理層表示,“我們需要明確的承諾,以及考慮時間,確認這項轉變對勞動者是積極的。”
對于以上這些消息,大眾集團卡客車業務發言人沒有置評,只是提到大眾卡客車公司CEO安德里亞斯·任施樂的金句——“在我們成為全球冠軍的路上,所有選擇都是開放的。”而在今年日內瓦車展上,馬蒂亞斯·穆勒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這是我們必須長時間深思熟慮的一件事,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卡客車公司,還關系到大眾集團的整體效率。”
“我們還沒有決定(商用車業務IPO),”馬蒂亞斯·穆勒說,“如果最終決定了,我們會通知大家。”
■兩方面要求開源節流
綜合各方信息來看,大眾集團對卡客車公司進行IPO很可能是其轉型發展、恢復元氣的重要一環。業內認為,計劃IPO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原因。
一方面,做強商用車、打造世界最大的卡車制造商是大眾集團多年來的夙愿。從2006年到2013年,大眾集團先后收購并逐漸增持股份,掌握了斯堪尼亞和曼的絕大部分股權,使這兩家歐洲老牌商用車企業成為自己的子公司,從而在歐洲卡車市場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2012年9月,大眾集團提出,到2020年,在商用車領域要趕超其競爭對手戴姆勒。為此,大眾進行一系列部署,2015年,大眾集團重組商用車業務,成立了大眾卡客車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大眾卡客車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共銷售18.4萬輛產品,收入同比增長4%。2017財年,大眾卡客車公司銷量約20.6萬輛產品,同比上漲12%。其中,曼卡車和客車銷量同比增長8%,達到近9萬輛;斯堪尼亞的銷量9.07萬輛,同比增長12%;“VW”標志的大眾商用車售出2.59萬輛,大幅增長27%。商用車三大品牌銷量都在增長,為大眾集團業績作出積極貢獻。安德里亞斯·任施樂說:“2017年是大眾卡客車業務非常成功的一年,我們在實施全球冠軍戰略方面取得進展。”可以看出大眾卡客車公司自成立以來發展向好,此次IPO或許是大眾集團希望“乘勝追擊”的舉措,因為IPO有利于吸引投資者以及提高公司聲望。
另一方面,在2015年9月“排放門”丑聞后,大眾集團在美國付出了147億美元的巨額罰款,這還不算訴訟費、后續的車輛召回維修費用等。大眾集團一度資金非常緊張,以至于在當年12月曾傳出大眾或出售旗下子公司來償還貸款的消息。同時,董事會也在敦促大眾集團管理層調整其資產組合,進行結構變革。因此,進一步挖掘商用車業務潛力,有利于提高投資者的信心,使大眾汽車更具吸引力。再加上,對大眾卡客車公司進行IPO可能會給大眾集團帶來超過100億歐元的資金。由此推測,大眾集團期望以此來募集資金、改善自身的財務狀況。
■獲得肯定IPO后前景可期
在“排放門”事件曝光后,大眾集團新任CEO馬蒂亞斯·穆勒和他的管理團隊一直專注危機處理,同時對電動汽車和車聯網平臺的開發等投入大量精力。此次IPO計劃顯然也是新一屆管理團隊進行轉變的嘗試,業內普遍都給予肯定的評價。Evercore ISI(美國一家投資咨詢公司)分析師阿恩特·林霍斯特表示:“盡管從目前的消息來看只是部分股份IPO上市,但它標志著大眾集團管理層的戰略重點和公司業務能力的轉變。”
若果真如此,大眾卡客車公司在北美地區的業務有望獲得強有力的發展動能。2016年,大眾卡客車公司開始協商與美國卡車制造商納威司達合作。同年9月,大眾卡客車公司宣布投資2.56億美元,獲得納威司達16.6%的股份,建立合作聯盟。大眾集團希望借助納威司達進軍北美重卡市場,與戴姆勒北美卡車公司展開競爭。按照協議,大眾卡客車公司將與納威司達在動力系統制造技術領域展開合作,并從2019年起,向納威司達提供動力總成。雙方還將在駕駛輔助系統、車聯網技術、自動駕駛技術、電動汽車制造技術等方面進行交流。
納威司達方面也做出了回應。2017年9月,納威司達在北美商用車展上宣布,將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在北美地區推出首款中型電動卡車,以及相應的車聯網系統。本月初,納威司達CEO特洛伊·克拉克對外稱,到2025年,納威司達銷售并真正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電動卡車會比特斯拉多。他說:“借助大眾的技術投資和組裝能力,納威司達能夠更迅速進入并占據電動卡車市場。我們將通過與大眾卡客車公司合作,加強在電動化、車聯網平臺以及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技術研發。”
有業內人士推測,通過IPO募集資金改善目前財務狀況的同時,更好地支持大眾卡客車公司發展,或許只是大眾集團長遠規劃的第一步。因為IPO之后,有一個優勢是可以利用股票來收購其他公司。從大眾卡客車公司收購納威司達股份開始,業內就有推測未來兩家公司會合并。2017年末,安德里亞斯·任施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旦兩家的技術和采購聯盟形成,與納威司達的全面合并就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