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汽車報
1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介紹了2017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針對汽車產業,苗圩著重從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智能網聯汽車兩方面進行了介紹。
苗圩指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是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兩大突破口。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積極性在持續的高漲,包括汽車企業,也包括一些電子信息行業,還包括從事通信和互聯網行業的企業。
智能網聯汽車分多個方面取得突破
苗圩強調,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迅速,在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自主產品的市場化方面,在產業鏈的布局、在測試示范方面也取得了積極的突破。
從整車企業來看,我國大部分的主流車企已經在部分量產的車型上前裝了L1級駕駛輔助系統,達到美國標準。部分企業計劃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在少數高端車型上前裝L2級部分自動駕駛系統,另外,L3、L4處在研發和實驗階段。
從車輛的關鍵技術來看,企業在前撞預警、車道線偏離預警、全景泊車輔助方面推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另外,商用車的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即AEBS已經裝車應用,像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核心的傳感器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技術儲備。另外橫向和縱向的駕駛輔助決策和控制功能基本實現。
從基礎支撐的技術上來看,我們在LTE-V2X和5G-V2X等通訊技術領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國際話語權,制定了V2X數據交換交互標準,同時,車企和通信企業聯合在封閉的區域和小范圍內開放的道路上進行了V2X的應用測試,另外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和地圖等技術都已經初具規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已經基本構建。
專家:智能網聯汽車制約性因素也不容忽視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的地位越來越高,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但是制約性因素也著實存在。針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狀況,重慶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汽車協同創新中心副教授韓慶文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多個制約性因素。
韓慶文教授強調,目前LTE-V2X和5G-V2X從通信技術方面已經趨于成熟,但網聯的實現需要大量基礎設施的投入,在這個方面還存在一些責權利界定不清的問題,如RSU的建設歸屬問題,按照“誰建設、誰收益、誰負責”的原則無法尋找到適當的RSU建設方,需要國家投入專項資金建設,并從示范區向一般道路擴展,逐步推進商用化進程。
同時,數據平臺的融合問題值得重視。在韓慶文看來,智能網聯汽車對自動駕駛的支持體現在豐富的數據源和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上,目前的多種數據來源,如公安平臺、交通平臺、高速數據平臺等存在融合困難,從而導致數據源局部缺損,對于后期AI控制的有效性會帶來一定影響,進而影響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市場化推進。
再則,行業壁壘亟待解決。韓慶文強調,在車輛制造業、Tier1企業、通信制造商、IT業存在一定的行業壁壘,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業溝通,共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化進程。
下一步工作指向何處?苗圩這樣回答
苗圩強調,人工智能已經是全球熱門話題,人工智能將引領未來。中國在人工智能的應用開始逐步的顯現,智能語音方面,以某人工智能公司為代表的自動翻譯系統已經可以做到98%-99%的準確性。另外,我們現有的新一代智能手機都有一個刷臉系統,這比過去指紋識別要方便的多,這都是人工智能的應用。
苗圩指出,下一步國家將著力規范和推動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按照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部署,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手段,務實的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融合。
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特別是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方面加大研發的力度,促進這些技術和產品更好的融合發展。
二是重點突破智能傳感器,神經網絡芯片,開源開放平臺等產業發展的基礎環節。
三是繼續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廣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四是構建行業訓練資源庫、標準和測試評估平臺等公共支撐體系。
暢談智能網聯未來發展方向
針對智能網聯未來發展,韓慶文教授指出,智能網聯汽車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智能,其二是組網,目前國家倡導智能化,相關產業及研究機構對智能化相關的AI技術表現出極大熱誠,并希望將AI成果用于智能汽車開發;組網方面則依舊依賴運營商及相關產業鏈,預計將隨著網絡部署的推進,促進有V2X功能的車載智能設備的演進,重點體現在通信模組的推出以及用戶體驗的提升方面。
韓慶文教授認為,如果突破發展瓶頸,智能網聯汽車可能全面市場化,并可能改變目前車輛制造業的傳統格局,帶動全球性變革;如不能突破發展瓶頸,則近期將延續目前格局,無劇烈變革發生,遠期走向則與全球發展態勢密切關聯,如被全球變革帶動,則中國企業可能進入一個被動發展期。“但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前景并非企業能夠左右,而與國家導向,基礎設施建設密切關聯,國家的強力有效支持是智能網聯汽車擁有美好前景的關鍵。”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