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
今天是:    
【觀察】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的汽車企業
發布時間:2017-07-28 16:28:52    瀏覽量:2825次    

      北京時間2017年7月20日晚間,美國《財富》雜志英文和中文網站同步發布了“世界500強”2017年企業排行榜。

      中國上榜公司的數量繼續增加,2017年兩岸三地合計有115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比2016年再增加5家。其中,大陸103家、比去年多了6家,香港6家、與去年持平,臺灣地區6家、比去年少了1家。大陸2017年有阿里巴巴、騰訊、蘇寧云商等10家公司首次上榜,同時也有4家公司退出榜單。一年之間,進出榜單的企業數量占總數的10%左右,說明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不同的行業和企業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按照《財富》雜志劃分的58個行業類別,2017年世界500強中車輛與零部件業有23家整車企業,數量與具體企業都與2016年一樣。中國的企業依然是5大國有控股企業集團與民營企業浙江吉利控股6家。

      具體23個企業位次及營業收入兩年之間的對比見附表。

      除了具體的數據外,2017年世界500強的汽車企業有以下3點值得關注。

1 關于汽車企業的數量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母公司——中國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2017年以711.5億美元營業收入排在第101位。長安汽車集團2016年銷售汽車306.34萬輛,按其營業收入數據,只要單獨申報,完全可以在500強占有一席之地。軍品無需通過500強企業達到廣告效應,而汽車產品或許可以借助500強企業來提升形象。日本富士重工的業務范圍涵蓋汽車、航空航天、工業產品,但企業從2017年4月1日起正式更名為“斯巴魯公司(SUBARU CORPORATION)”,斯巴魯正是其汽車品牌。富士重工的這一舉動也許能給南方工業集團與長安汽車集團一些啟發。

      菲亞特汽車在意大利菲亞特集團拆分以后,就再也沒有在世界500強榜單中出現過。但其卻出現在“福布斯全球2000”的排行榜中,2017年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排在224位,營業收入為1228億美元。這一數據可以列2017年世界500強34位,在汽車行業排第7。

      根據長安汽車集團與菲亞特克萊斯勒的營業規模,完全符合進入500強榜單的條件
      因此,今年達到500強入圍要求的汽車企業的數量實際有25家。

2 關于汽車企業排位的變動

      在23家汽車企業中,2017年排位上升的有16家;排位下降的有5家,戴姆勒、寶馬集團、起亞汽車各自下降1位到17位、52位、209位,印度塔塔汽車則大幅下降21位到247位,瑞典沃爾沃集團2016年下降4位、2017年更是急劇下降29位跌到301位;排位不變的是福特汽車和標致-雪鐵龍集團2家。

      中國的6家企業排名全數上升,上汽集團上升5位至41位,東風汽車集團上升13位至68位,一汽集團上升5位至125位,北汽集團上升23位至137位,廣汽集團上升65位至238位,浙江吉利控股上升67位至343位。中國汽車市場高于全球平局速度的增長率,使中國汽車企業的總體規模不斷提高。

      其他位次上升較大的企業是,日產汽車上升9位至44位,斯巴魯上升43位至352位,鈴木汽車上升32位至373位。

3 關于日元兌美元匯率變動對日本企業排位的影響

      世界500強榜單中全球企業上一年度的經濟數據,都是按當時各種貨幣兌美元的匯率統一折合成美元來計算的。各種貨幣兌美元平均匯率年度間的升值或貶值,自然會使相同數值的以本幣計算的營業收入在折合成美元時增加或減少。

      近年來,日本由于刺激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大幅震蕩。日元兌美元平均匯率2014年為105.8、2015年為121.1、2016年為108.8,2016年比2015年的升值幅度達到11.3%。

      因此,在2016年的500強榜單上,日本企業的排位曾普遍下降;而在2017年500強排位中,日本企業排位是全部提高,豐田汽車上升3位、本田汽車上升7位、日產汽車上升9位、斯巴魯上升43位、馬自達汽車上升6位、鈴木汽車上升32位。

      所以,在對比研究這兩年日本企業在世界500強的位次變化時,日元匯率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

      現代汽車2016年營業收入比2015年減少6.2億美元,而2017年500強排位還上升了6位。說明在500強位次的這一區段,其它行業企業的營業收入減少得更多。由此可見,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總體情況下,世界汽車工業復蘇的進程比其他行業要快。當然,其中少不了中國汽車市場增長所起的作用。

      附表  2017年“世界500強”汽車企業數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