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平行進口的試點范圍已經擴大到9個省市(含計劃單列市),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提高了購買便利性。不過伴隨著平行進口業務的逐漸擴大,弊端也在近兩年間逐漸暴露出來。
“平行進口”是指除國內總經銷商以外,由其他進口商從產品原產地直接進口,其進口渠道與國內授權經銷渠道相“平行”。換言之,車商可以繞過總代理商直接在國內銷售從國外進口的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平行進口車采購環節少,運營成本低,其價格比正常進口車價格低10%至20%左右。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平行進口汽車共銷售4.0萬輛,同比增長51.9%,占進口總量的15.1%,占比首次超過15%,其增長水平也高于進口車市場19.6%的增長。
“平行進口車主要針對歐美國家的標準進行生產,比中規車的配置高,質量更好一些。比如,美國對排放的要求更高一些,因而會出現對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門事件的高懲罰,而歐洲的排放標準是歐6,中國是國5,歐6要比國5高1.5個標準。”中航蘭田汽車銷售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繁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根據此前規定,境外汽車生產企業在境內銷售汽車,由總經銷商全權負責該汽車品牌的所有車輛進口事宜。與之相對,平行進口車商通過對車型進行改裝,并注冊為其他品牌,從而繞過品牌管理辦法的限制進行備案和3C認證,這也是目前大多數平行進口車所采取的方式。不過,《國家認監委關于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CCC認證改革試點措施的公告》規定從2016年1月1日起,實行放寬對進口汽車原廠授權文件的要求、放寬平行進口汽車數量限制、簡化工廠檢查要求三大舉措。
2015年平行進口車試點開始啟動,在上海自貿區開賣,隨后深圳、天津、廣州等城市也相繼開展平行進口試點工作。自試點推行以來,2016年,國內整體平行進口汽車銷量為13.3萬輛,同比增長16.3%,在進口車市場中的占比為12.8%,比上一年同期提高了1個百分點,而2013年時全國平行進口車僅為8.4萬輛。
“預計未來平行進口車占比將達到30%,但未來不可能完全取代中規車的進口量。”孔繁偉認為。
但羅磊對此并不認同。“平行進口車始終是一種小眾的交易方式,市場采購也受當地法規影響,采購也需要較長的流程,這種方式只是對售車渠道起到補充作用。”羅磊表示,由于采購流程較長,平行進口車的采購都是小規模的,雖然現在平行進口車的數量還在增加,但是進車渠道較窄,可進口的車型選擇性較少。而跨國公司不會對平行進口車大量的進口量坐視不管,如果平行進口車數量過多,就會對跨國公司造成沖擊。
此外,由于平行進口車的規模相對較小,平行進口車供應商基本上沒有構建獨立的售后體系,這就為消費者提供售后服務造成了擔憂,這也成為阻礙平行進口車發展的最大問題。
近年來涉及平行進口汽車的消費投訴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如通過網絡以自貿區平行進口為噱頭,再以超低價格吸引消費者購車;利用合同條款陷阱,要求消費者額外支付裝具以及三包費用;通過多家拼縫公司簽訂合同,相互推諉,逃避售后服務等。
目前,不少平行進口車商都在通過多種方式加以彌補,例如自建維修保養網點,或通過保險公司為其所出售的平行進口車提供3年10萬公里的質保,質保費用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7月1日,《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平行進口車也迎來了政策利好。“4s店以后可以對多種品牌進行銷售,我們鼓勵客戶去高端維修廠修理。”孔繁偉表示,已經與多家汽車4S店、汽車維修保養服務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消費者購買的平行進口車可以由這些合作店提供售后服務。
目前,豪華車市場的競爭在加劇,價格戰在所難免,這難免會對平行進口車造成一定影響。“我們不會采取價格戰的方式去競爭,而是通過車型多樣化的方式來解決。”孔繁偉表示。
羅磊認為,現在平行進口車就是靠價格優勢來贏取銷量,未來價格不會增加,否則隨著進口車國產化以及降價措施,平行進口車的市場優勢將不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