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久久難產的新版《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終于如期實行。雖然時隔12年再見新規,而且對汽車銷售服務過程中各個環節都進行了細致規范,但無論汽車廠商,還是經銷商,都并不買賬,甚至被業界稱為不是辦法的“辦法”。
2005年4月,《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開始實施。這一政策最初是為了規范中國汽車市場無序的競爭業態,但由此也帶來了日益不對等的廠商關系。近年來經銷商多次聯合“反水”汽車廠商的案例不斷,更是將這一矛盾推上了風口浪尖。
終于,經過多輪各方博弈之后,今年4月,在征求意見截止將近一年之后,商務部才正式公布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
按照官方解讀,《辦法》推進了打破品牌授權銷售單一體制等改革。新政落地后,銷售汽車不再必須汽車品牌商授權,允許授權銷售和非授權銷售兩種模式并行,推進多樣化銷售模式。也就是說,無論是國美、蘇寧,還是華潤萬家,現在都可以賣汽車了。不過,這樣設計下的“汽車大賣場”似乎并沒有讓理想變成現實。
經銷商反映新政“不接地氣”
新政最大的亮點在于打破了單一的品牌授權,但大多數經銷商認為,在實際操作層面,新政對市場并沒有真正的指導意義。
“基本上沒有一家經銷商,會去做別家的二級代理的。原因在于,授權場所是要求品牌專營的,也就是說,沒有品牌授權的經銷商即使可以從二級市場拿到其他品牌的車,也是不能放到目前品牌的店里銷售的。而且,得不到廠家的授權,就意味著得不到廠家的支持、返點,售后的技術、設備,什么都沒有,你還是什么也做不了。所以,在汽車行業,不要看到一條規則實施就感覺好像會有什么改變,實際上遠沒有如此簡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品牌汽車經銷商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事實上,對汽車經銷商來說,更糟糕的情況是,一旦開始銷售其他品牌,原來經營的汽車品牌廠商就不會再給經銷商更多的政策支持,這樣原來的品牌銷售也會受到影響。
此外,新政還規定,供應商不得規定經銷商的整車、配件庫存品種或數量,或者規定汽車銷售數量,以及搭售未訂購的汽車、配件及其他商品。但是,新政還強調,雙方在簽署授權合同或合同延期時就上述內容書面達成一致的除外。這樣看來,僅憑一紙文件,就想扭轉廠商之間懸殊的地位,也只不過是一種誤讀。
時代周報記者與部分汽車生產廠家溝通后得到的消息是,目前,大家對這一政策仍持觀望態度,也并沒有出臺相應的策略應對。甚至有的品牌廠家表示,新政實施之后,他們和經銷商簽訂的所有協議,還是正常執行,所以,新政具體有什么具體條款,整車廠對此亦并不是十分了解。
消費者感到新政“不太管用”
對于消費者來說,今后可以從非授權渠道購車,價格也許會更便宜,然而售后保障卻會成為更難的一道題目。按照新政規定,經銷商出售未經供應商授權銷售的汽車或者未經境外汽車生產企業授權銷售的進口汽車,應當以書面形式向消費者作出提醒和說明,并書面告知向消費者承擔相關責任的主體。
然而,消費者在購車時一定要檢查經銷商的各種資質,比如是否為某品牌、某車型的授權經銷商。因此有分析指出,此時經銷商出示的一頁紙,消費者或可能為此而“跑斷腿”。
此外,授權經銷商的產品三包、質量、服務等問題,可以通過向廠家投訴去解決,而未獲得授權的經銷商,出現這些問題時,就將由經銷商自己來承擔。消費者需要明確車輛的責任歸屬,以及遇到問題向誰去追責。
特別是消費者最關心的“三包”問題,新政明確說明,售后服務商應當向消費者明示售后服務的技術、質量和服務規范。其實,所有在國內生產的車型,都有相應的售后服務承諾,“三包”法規規定,誰銷售的車,誰有義務做好售后服務。但是,弱經銷商沒有得到品牌商的授權,售后維修的權責又將產生混亂。有消費者認為,這樣含混不清的新政是不太管用的。
還有,由于整車廠家對原廠配件的高度壟斷,過去車主在維修時想要購買原廠配件,就只能到4S店,新政規劃的愿景是,讓車主通過其他社會汽車維修廠等途徑購買到品牌汽車的原廠配件。但是,這并不是強制規定的,而是市場的自我調節,消費者到底能不能得到實惠,目前仍有待觀察。
業內人士建議加重處罰
有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當下4S店的立足之本主要是廠家品牌的背書以及保修服務,現在商務部的新規打破這種品牌授權銷售單一的體制之后,行業的變革將會迎來陣痛。“你覺得哪個品牌愿意在自家旗下的4S店內銷售別的產品呢?所以,完全可以想象,絕大多數品牌都會在內部暗地里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退一步說,就算某些品牌讓多品牌銷售政策在自家店里落地了,問題是,不同品牌之間的保修、保養等機制是不一樣的,日后的維修保養認責會成為一個很大的麻煩。”上述人士稱。
同時,上述人士還表示,在現有機制下,4S店的大部分利潤已經不能靠純粹的銷售行為來獲取,而沒有了品牌在背后的資金以及技術上的支持,經銷商在利潤方面的保障將如何獲得等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所以,即便新政在極力傾斜經銷商,經銷商也是不敢造次的。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認為,新政的處罰力度過于寬松。新政規定,對于違反相關規定的,將給予責任主體警告或3萬元以下、1萬元以上不等的罰款,這樣的懲罰力度對于財大氣粗的廠家與經銷商集團來說,力度并不算嚴厲。
不過,亦有分析指出,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與國家,在多年的高速發展當中,中國的汽車市場試圖尋求的這個新的、更合理的行業政策,這種努力還是應該肯定的。新政更多的是要引導出一個更創新、更符合互聯網時代、更健康的汽車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