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駛里程與商家承諾不符怎么辦?電池損壞是修還是換?這些或許是消費者除了面對充電難以外,購買新能源汽車時顧慮重重的因素。
近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缺陷產品管理中心要求,開展了一系列調研和論證工作,根據要求正在完善汽車“三包”中新能源汽車相關規定。這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和廠商來說都是件大好事。目前來看,《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以下簡稱“汽車三包規定”)不能完全匹配新能源汽車,導致消費者和車企的權益都無法得到有效保護。
我國從2013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汽車三包規定,對車輛的修、退、換都有著明確要求。例如,第二十條規定,在家用汽車產品三包有效期內,對于發動機、變速器累計更換2次后,或者發動機、變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質量問題,累計更換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發動機、變速器與其主要零件更換次數不重復計算,如果消費者選擇更換或退貨,銷售者應當負責更換或退貨。但消費者很難根據這一條款對所購買的新能源汽車進行退換,因為汽車三包規定中的上述內容只針對發動機、變速器等動力總成部件,而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來源的蓄電池則屬于非強制“三包”范圍。
事實上,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車企對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的質保都做出了相關規定。如北汽新能源承諾EC180核心零部件質保8年或15萬公里;寶馬i系則承諾高壓蓄電池質保8年或10萬公里;長安歐尚歐力威EV承諾電池、電機電控質保8年或12萬公里;江淮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方面,提供8年或15萬公里的質保,電動化部件方面提供5年或10萬公里的質保……
筆者了解發現,雖然各廠家都推出了超長的質保期,但大部分廠家并未作出相關的責任認定說明,這就為廠家留下了很大的解釋空間。以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為例,電池衰減是其基本特征,但衰減過快的責任認定不清晰,如果企業推卸責任,消費者便沒有維權的依據。
根據目前的狀況,汽車三包規定不僅不能切實維護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權益,也給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增加了不少成本。因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頻率和續駛里程要遠遠低于傳統燃油汽車,按照家用汽車產品更換或者退貨的要求,新能源汽車廠商要為此多付出的成本要明顯高于燃油汽車。
因此,筆者建議,首先,新能源汽車要制定符合現階段技術水平的“三包”政策。質保要求過高但技術上達不到,容易引起消費糾紛,而且超長質保帶來的成本增加,必然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不利于市場發展。
其次,要制定完善全生命周期標準體系,例如要明確動力電池衰減到何種程度不能使用,而且責任認定要清晰。
第三,“三包”補償費用要結合新能源汽車的特點進行制定,考慮到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要低于傳統燃油車,補償標準也應該適當調整。
汽車三包規定的意義是劃定消費者和廠商的權利和義務,在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要確保廠商的合法權益,如此才能促進市場有序發展。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相應的三包內容也該出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