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領域是個規模經濟,市場規模如網點覆蓋密度、運營的車輛數量與企業運營成本成反比。
“北汽已經開展了 北京出行 、 北京恒譽 、 北京綠行 三個分時租賃平臺,未來4年內,將投放4萬輛新能源汽車用于共享出行。但是,目前北汽共享模式仍未達到預期,尚處在探索階段。”3月24日,共享資源與智慧-MMC智慧出行沙龍Auto Space的北京發布會上,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助理王春風表示。
除部分整車企業開展共享出行布局之外,新創企業也在尋求與租賃公司和車企進行合作,但共享汽車領域的失敗案例也對行業敲響了警鐘。
半個月前的3月10日,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平臺“友友用車”發布公告宣布停止運營,直接原因是“之前簽署的投資款項未如期到位”,并決定退回所有用戶賬戶的存款。
3月24日,Ponycar創始人林鐘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基于友友用車失敗的經驗,未來企業在選擇投資者時,更多應是戰略性的投資,而不單單是財務性的投資,并且要提高運營效率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模式實際運營區別較大,因為汽車面臨停車、售后、維修、保險等諸多問題,造成企業運營成本的增加,并且由于北上廣對新能源汽車政策有些不同,區域性比較明顯,進一步增加了企業推廣的難度。
走輕資產路線
汽車分時租賃這一概念早就已經出現,但相對于傳統的租車公司,共享汽車走的是“輕資產”模式,以互聯網大數據為指導,共享汽車可以實現利用手機APP、微信公眾號自助取用、歸還車輛,不需要復雜的中間程序,大幅提高了效率。
然而,至今共享汽車仍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共享汽車開始重回大眾視野,主要原因是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使用成本更低。林鐘杰表示:“初步估算,燃油車成本基本是新能源汽車的4倍,新能源汽車為共享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一位共享汽車領域資深人士透露,部分企業拿到地方政府分時租賃汽車牌照卻不去布局,而是買賣車輛賺取地方補貼以及公共資源帶來的便利,如利用兩小時公共停車場的免費停車、走公交車道等。
為防止騙補再次出現,今年年初,有關補貼政策明確規定,非個人用戶車輛必須行駛3萬公里之后才能取得補貼。據了解,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會降低20%,接下來政府會將這部分補貼由上游主機廠下發到下游運營商,但具體金額還未知。
目前汽車共享企業基本處于全線虧損狀態。友友用車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凈虧損1417萬元,負債2173萬元。
林鐘杰表示:“相比其他行業,共享汽車企業應主力發展運營平臺,走輕資產路線,并且與傳統車企展開合作。”
仍處在布局階段
根據咨詢公司羅蘭貝格關于國內汽車共享市場預測,預計2017年國內共享汽車為1.52萬輛,2018年達到1.61萬輛。“目前共享汽車仍處在市場布局階段,預估會在2018年實現盈利。”林鐘杰稱。
事實上,共享汽車領域是個規模經濟,市場規模如網點覆蓋密度、運營的車輛數量與企業運營成本成反比。有分析預計,單個城市布局8000到10000輛,如果達到這個規模后企業相關成本都會下降,并且也會衍生出附加值,如汽車后市場服務、廣告等。
據了解,在共享汽車企業中,Ponycar有200輛車輛,擁有20個網點,未來將達到200個網點左右;聯程共享目前有500輛車左右,對公眾開放的網點有30多個,今年將達到200個網點;戴姆勒car2share目前有16個網點。
林鐘杰表示:“目前共享汽車供不應求,很多用戶有需求,但目前企業能力有限,無法滿足。以深圳為例,按照20人去共享一輛車來計算,10萬輛分時租賃汽車剛好能滿足用戶需求。”
與共享單車不同的是,共享汽車要求建設網點。林鐘杰表示:“共享汽車考驗一個企業資源整合能力,通過購買分時租賃牌照,擴大車輛保有量,加上與大型車企合作并布局網點。”
同時還面臨停車難的問題。目前大部分共享汽車仍然需要在指定網點停放,林鐘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決停車問題,主要采用以下渠道,如和大型停車場公司、物業公司、地產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