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在華擴大商用車業務的消息不時傳出。2012年,大眾提出擴大其在中國的商用車業務,建立合資公司是可能的方式之一;2014年,大眾方面表示,正在研究在華成立合資公司;2016年與江淮簽署備忘錄;日前,又從外媒傳出消息,要與中國一汽集團合資,生產商用車。這回大眾在中國推進商用車業務,會有實質性進展嗎?
3月1日,路透社官網上報道稱,大眾卡客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德里亞斯·任施樂(Andreas Renschler)對德國《經理人雜志 》(Manager Magazin)表示:“我們正在考慮如何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并指出,一汽集團是中國很有實力的汽車公司。這似乎表明,雖然大眾卡客車公司旗下的曼已與中國重汽建立了合作關系,它仍擬在中國建立一家新的合資企業,生產卡車,合資對象可能是一汽集團。
實際上,早在2014年,大眾集團(中國)總裁海茲曼就曾表示,大眾正在研究在中國成立一家重卡合資企業。而在更早的2012年,時任大眾集團商用車業務執行董事的利夫·奧斯特林也表示過,要提升旗下大眾商用車、曼和斯堪尼亞在中國的市場表現,可能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在中國組建卡車合資公司。
幾年來,大眾計劃在中國擴大商用車業務的意愿屢被提及,這一次它是否會有實質性動作?
夙愿:做強商用車
大眾集團除了被大家熟知的乘用車業務外,也有自己的商用車業務板塊。1995年,大眾商用車公司從大眾集團中分離出來,作為大眾家族內的一個獨立品牌運營和管理。大眾商用車與乘用車使用的都是“VW”標識,生產各種輕型商用車、客車和重型卡車,主要銷售市場一直定位于南美洲和非洲。
從2006年到2013年,大眾集團先后收購并逐漸增持股份,掌握了斯堪尼亞和曼的絕大部分股權,使這兩家歐洲老牌商用車企業成為自己的子公司,從而在歐洲卡車市場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2年9月,大眾集團提出到2020年,在商用車領域要趕超其競爭對手戴姆勒。為此,大眾進行了一系列部署。2015年,大眾集團重組商用車業務,成立大眾卡客車公司,旗下包含3家公司,曼、斯堪尼亞和曼拉丁美洲公司。這家曼拉丁美洲公司就負責以前
在歐洲市場,雖然2008年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過去后,曼和斯堪尼亞近幾年在歐洲的表現也有好轉,已經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仍面臨沃爾沃和達夫的激烈競爭,而戴姆勒集團仍一路領先。
在南美洲市場,由于南美洲國家政治、經濟局勢不穩定,且國家債務復雜,近年來,卡車業務量一直在下滑。2014年和2015年,曼拉丁美洲公司銷售收入分別為22.5億和10.5億歐元,同比下降分別為24%和54%。在大眾卡車業務銷量和市場份額最大的巴西,受巴西貨幣貶值影響,2016年上半年,巴西5噸及以上卡車的車輛上牌量下降了32%。而曼拉丁美洲公司2016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19%。
在北美市場,大眾卡客車業務甚至還未正式開始。因此,大眾想要做強商用車還需再努一把力,于是它在亞洲市場也不斷加碼。一方面,曼在印度組建合資公司曼福士(MANForce),主要生產CLA系列中高端重卡,并以印度作為出口基地,向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出口,輻射周邊各潛力市場。2011年,曼在俄羅斯組裝卡車的計劃也終于塵埃落定,地址定在彼得堡,年產卡車1萬輛,銷售范圍輻射俄羅斯以及周邊市場。另一方面,2012年,斯堪尼亞也在印度建廠,計劃在5年內,重卡年產量達到2000輛。今年2月,斯堪尼亞還表示,2018年將在泰國建立卡車組裝線,泰國將成為斯堪尼亞在亞洲市場的重要據點。
費解:在華合資造重卡
對比來看,大眾除旗下的曼與中國重汽合作外,近年來在中國商用車領域推進業務的力度不大,直到去年9月大眾才有所“動作”。大眾與江淮在德國簽署備忘錄,提出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按照《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規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 (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摩托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在乘用車領域,大眾集團在我國已經有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企業,與江淮的合作將采取什么形式(如技術合作)至今也還未確定。在商用車領域,大眾旗下的曼已經與中國重汽合資,還有一個名額。大眾集團和江淮簽署合作備忘錄時,業內推測,雙方的合作有可能延伸至商用車領域。那么,大眾有了江淮這個合作伙伴,為何還要再找另一家?如果想在華再建立一家商用車合資企業,它與新伙伴之間的合作關系又該如何確定?
此外,2016年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這對大眾在華建立合資重卡企業來說,又是一大難題。
中國作為當前國際上最大的商用車市場,且大眾乘用車在我國發展多年,一直以來,從未放棄在中國擴大自身卡車業務的想法。“前幾年就一直有消息說大眾準備在中國生產重卡,此前業內就猜想合作對象很可能是一汽和東風中的一 家,這次大眾卡客車公司CEO再提謀求與中國卡車企業合資并不意外。”商用車行業專家楊再舜告訴記者,“大眾一直都有這個愿望,但由于現實中存在很多困難,建立合資公司生產重卡一直沒有實現。”
首先,中國用戶能否接受大眾的商用車品牌。雖然大眾乘用車品牌在我國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但乘用車與商用車的受眾群體完全不同。在我國主流卡車企業市場耕耘多年后,卡車用戶能否接受這一個新的品牌尚不可知。其次,現在斯堪尼亞和曼進口車在中國的銷量相對較少。如果大眾合資企業還生產高端重卡,價格勢必會比較高,大部分中國用戶難以接受,銷量自然難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