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
今天是:    
李偉: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發布時間:2017-02-27 12:51:01    瀏覽量:2186次    

       去年(2016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形勢風云變化,英國脫歐影響仍在發酵,法國和德國大選充滿變數,韓國“閨蜜門”事件引發朝野動蕩,美國特朗普當選更是引起全球政治經濟的大幅波動。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在經歷2011年以來增速持續下降和轉型調整之后,增速快速下降的風險明顯降低,經濟運行增速緩中趨穩、質量穩中向好。在全球經濟政治不確定性增多、逆全球化的“黑天鵝”事件頻發的情況下,如何看待國內外經濟環境和趨勢,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

一、如何看待特朗普新政及其影響

      特朗普從宣布參選到最終當選,從選前許諾到正式執政,都引發了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極大爭議,乃至震動,現在各國都在關注和研究特朗普,可以說特朗普幾乎每天都可能成為輿論的頭條。有媒體稱,特朗普是“當今世界上最會制造混亂并善于利用混亂的人”,是“美國史無前例的特殊總統”。

      正式執政后的“特朗普新政”逐步清晰。特朗普就職美國總統大約20天,就發布了12項總統行政命令、12個總統備忘錄和2項總統申明,可謂政令頻出,其執政綱領已逐步明朗。特朗普政策的實質是“美國優先”戰略,并遵循兩個簡單原則:買美國貨和雇美國人,從而實現美國振興產業、增加就業、增長財富,再創輝煌。特朗普政策強調一切以美國利益為重,具體包括減稅、放松金融監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貿易和投資保護、能源獨立等多方面,具有重振實體經濟、放松管制、推崇雙邊談判、帶有重商主義色彩等特點。從目前看,特朗普參選許諾與執政政策之間,保持了較強的一致性,一改過去美國歷任總統參選前后“說一套、做一套”的慣例。這些政策的取向與特朗普的個性不無關系,有媒體評價他意志力堅定、執行能力強、具有冒險精神、注重商業談判、強調實際利益,以及“獨行俠”的個性特征,這必將在美國新的政策中留下深深烙印。

      特朗普新政必將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貿易增長連續5年低于經濟增長,逆全球化噪音甚囂塵上,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愈發盛行,對全球經濟復蘇產生了極大不利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政策調整引發了各界對全球化的反思。第一,如果美國實施貿易保護政策,將會引起連鎖反應,相關國家也會采取調整關稅和限制進出口等措施加以應對,全球貿易將進一步放緩。第二,英國脫歐的影響尚未消退,法德大選又舉行在即,“美國優先”不排除會進一步激發民粹主義,如果勒龐在法國當選,歐盟的穩定乃至存在將面臨重大考驗。第三,特朗普“限穆令”雖未得以執行,但將難民問題和宗教問題推向了輿論熱點,下周將要頒發的“限穆修改令”會是何面目,還會引發何種社會矛盾沖突,都難以預測。還有,美國在國際外交領域的新政策也是牽一發而動全局,其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

      就中美關系來說,由于特朗普選前的對華言論強硬,而且執政團隊中不乏貿易保護主義者,中方和國際社會都高度關注美國對華政策走向。幾天前,特朗普與習近平總書記的通話中,表現出了較為積極的建設性態度,強調承認和尊重“一個中國”原則,應該說這是一個好的兆頭。但是,特朗普新政的或然性,尤其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對中美貿易關系的定位,都存在很大變數,切不可掉以輕心。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美國在商品貿易中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3470億美元,約占其全部商品貿易逆差的46.3%。如果美國提高貿易壁壘,不僅中美貿易,全球分工格局也必然受到沖擊。當然,若其減稅、擴大基建支出以及放松管制政策能夠得以實施,將直接或者間接帶動美國擴大總需求,我國不無可能從中受益??偟膩碚f,我國應密切關注和研判美國政策走向,審時度勢,把握大局,保持定力,趨利避害,努力推動中美關系繼續朝穩定共贏方向發展。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近年來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發展主動性很強,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具備抵御外部風險的有利條件。應對美國政策變化的關鍵在于,加快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做好自己的事情。

二、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全面啟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調整經濟結構和改善市場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去產能方面,鋼鐵行業4500萬噸和煤炭行業2.5億噸的全年目標,均超額完成任務;去庫存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積減少2314萬平方米,存銷比明顯下降;去杠桿方面,2016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8%,較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降成本方面,電費、稅費、五險一金和物流費均有所下調,企業經營綜合成本有所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2元,較2015年下降0.16元;補短板方面,農業、水利和生態環保等領域投資增速顯著高于其他投資增速,棚戶區改造和扶貧開發明顯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2017年,針對經濟運行內外部環境的新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去產能方面,要突出處置“僵尸企業”和更重視采取市場、法律手段有效推進低效率產能的淘汰。當前面臨的問題是2016年下半年以來煤鋼價格上升,企業效益好轉,去產能意愿下降,甚至一些停產企業開始復工。2017年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更加注重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標準,更加強調完善市場機制來淘汰低效率產能,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去年,對江蘇、河北去產能的督查,也表明了中央的堅定決心。

      去庫存方面,關鍵要堅守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讓住房回歸人民群眾普遍得以享用的消費品本質屬性。這需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加快構建長效機制。一是中央層面要做好包括稅收、土地、金融等在內的房地產制度頂層設計,健全對地方政府調控主體責任的督查和獎罰機制。同時,賦予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圍內自主調控權限,提高調控的差異性和精準性。

      二是把防范和應對房地產泡沫風險作為重中之重。2017年要綜合采取金融信貸、土地、財稅等手段,合理控制流動性,把握好調控政策的尺度和力度,既要遏制泡沫膨脹,又要防止捅破泡沫,引發風險。三是加快釋放農業轉移人口等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有序推動去庫存。針對去庫存任務最重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城,對購買城鎮商品房的農業轉移人口實行差異化財稅政策。四是加快推動包括房產稅、集體土地入市和住房政策性金融機構等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去杠桿方面,關鍵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2016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提出了23條主要途徑。其中,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開展市場化債轉股,以及積極發展股權融資是容易見效的重要手段。在債務存量方面,優化債務結構和市場化債轉股可以減少債務總規模,在增量方面,股權融資加快發展,可以讓更多企業通過股權融資,降低對債務的依賴。另外,引導企業轉向創新驅動,轉變過去的規模擴張型發展模式,也是有效降低杠桿率的重要渠道。

      降成本方面,要著力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增強我國產業的綜合競爭力。今年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但是也必須看到,減稅面臨政府支出規模剛性約束、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巨大的挑戰,減稅的空間并不是太大。

      補短板方面,要突出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補短板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所謂補軟短板、制度短板,主要就是優化市場環境、加強政府服務,去政府越位與補政府缺位并舉。這方面的空間很大,對于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比直接擴大投資作用更大。例如,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2016年報告中,中國在190個經濟體中,位列第78位(比2015年提升了6位),與先進經濟體相比,在企業的產權保護、市場監管、企業服務等方面,還有許多改進空間。同時要更有力、更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環節,把功夫用到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

      這里,還要講一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月5號,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對外發布,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改革方向。要落實好中央文件,首先需要弄清楚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突出挑戰。一是部分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倒掛嚴重。這兩年稻谷、小麥國內國際價格倒掛程度加深,尤其是豬肉、食糖價格與進口價格差距進一步拉大。二是糧食庫存過剩進一步加劇。近幾年我國糧食庫存屢創新高,去年超過6億噸,攀上歷史最高點,其中玉米占一半左右;并且,我國糧食產量仍然處于高位,進口量仍然巨大,庫存壓力持續增加。糧食庫存高企,給國家造成很大損失。按目前我國玉米庫存量計算,庫存長期費用約要1700億元,潛虧接近2000億元。三是高庫存導致“賣糧難”,進而導致糧食價格大幅度下降和農民收入下滑。按照2016年我國玉米產量21955.4萬噸、價格比2015年降低600元/噸估算,僅此一項,我國農民收入將減少約1317億元;即使加上對生產者補貼,仍將減少約927億元,攤到全國農民頭上,人均減收157元,相當于拉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個百分點。因此,當前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要改革農業支持政策體系,理順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優化國內國際、三次產業和農業內部等三個層面的資源配置,激發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三、如何研判2017年的經濟形勢

      2016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并呈現PPI和企業利潤同比由降轉升、失業率不升反降的積極變化,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國經濟增速快落的風險明顯下降,穩的因素增多,提質增效正積極推進,L型增長態勢有望從“一豎”過渡到相對平穩的“一橫”。

      從三大需求看,2017年我國經濟有望呈現投資增速小幅回落、消費增長平穩和出口由負轉正的局面。首先,投資增速預計小幅放緩。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仍然較大,在積極財政政策支持下,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大致仍可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受調控政策和銷售狀況影響,2017年房地產投資增速較去年將有明顯回落;2016年下半年企業效益有所改善,今年制造業投資將延續回穩態勢,增速有望小幅回升。其次,消費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由于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加之2017年與住行相關的消費增長放緩,居民消費增速將受到一定影響,但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模式創新,消費潛力會進一步釋放,消費總體上仍有望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再次,隨著美元升值影響逐步消化、新興經濟體基本面好轉、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外貿環境有所改善,若無大的世界經濟變局,2017年出口形勢將有所好轉,出口有望由負轉正。

      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增速進一步下行空間明顯收窄。自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調整,2016年經濟增長6.7%,較2010年增幅下降3.9個百分點,經濟增速降幅接近40%。從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發展經驗看,經濟增長階段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經濟增速降幅通常達到40%—50%,而我國經濟經過這一輪調整,已接近這一水平,而且近年來降幅逐年收窄,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逐步縮小,我國經濟具備逐步企穩的基礎。更重要的是,2016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一些重要指標呈現初步回升態勢,我國經濟有望開啟相對平穩的中高速增長階段。

      從防風險看,2017年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當前存在三重風險放大機制。一是政府的隱性擔保。對負債行為的財政或者準財政兜底,導致風險無法出清。同時隱性擔保增加了資金空轉、以錢炒錢、變相加杠桿的風險,還加大了監管的難度。二是一些地方仍存在單純追求速度而加劇債務和產能過剩風險。由于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金融為主,喜歡“抱大戶”,資金過多偏向國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不僅造成政府隱性債務上升,而且使得“僵尸企業”難以出清,同時誘發新的產能過剩風險。三是金融業對外開放中的管理能力不足。隨著我國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化,資金跨境流動增加,國內外市場共振趨強,同時面臨金融監管經驗不足、體制機制缺陷、與市場的溝通能力亟須提高等問題。2017年更要強化底線思維,下決心加快處置和排除一批風險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2017年經濟運行上行的動力和下行的壓力尚處于一個弱平衡狀態。要開啟新的增長階段,實現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還需要爭取實現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條件。第一,制造業投資回穩。制造業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是經濟企穩的基礎,企業投資意愿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第二,有效化解金融風險。銀行不良資產率雖略有下降(2016年四季度銀行不良率降至1.74%),但非銀行金融部門的風險也在不斷顯露,金融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第三,企業補庫存意愿增強。工業企業庫存下降態勢有所好轉,但補庫存意愿比較容易受外部環境影響,補庫存意愿能否持續還有待觀察。第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改革的正向激勵機制需要構建完善,國有企業、土地制度、金融等領域改革需要取得突破,一些制度性障礙需要清除。

      2017年是實現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綜合分析內外部條件,我國經濟可以實現所預測平穩區間的增長,并為邁入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積累更多條件,以推進早日實現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副書記、研究員 李偉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2017年0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