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更替,時光如梭。轉眼之間,饒達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八個年頭。但是,八年來,對于乘聯會的全體同仁而言,大家都覺得饒老的音容笑貌依然縈繞在我們的腦海里,饒老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孜孜不倦的治學態度,敢于諫言的博大情懷,始終是乘聯會做中國汽車市場研究人員的精神支柱。的確,饒老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將是乘聯會永遠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饒達先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繼承者和發展者,是全國乘聯會的創始人,更是中國汽車市場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路人。饒達先生出生于汽車世家,其父是新中國汽車工業之父饒斌部長。饒老先后在一汽、二汽、北京工作過,自從調任上汽大眾政策研究室后,便開啟了中國汽車行業政策及汽車市場研究工作,并在該領域發表了數十萬字的論文,參與并主持過多項行業內重大調研項目,其研究課題對完善我國汽車政策法規、促進汽車相關政策環境、改善汽車市場規范化發展等,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饒老也由此成為國內資歷最深、水平最高和影響力最大的知名專家之一。
往事歷歷在目,智慧的光芒鼓舞著乘聯會前行。2008年面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中國車市低迷,饒達帶領乘聯會提出減免購置稅、汽車下鄉等政策建議,助興車市,推動中國制造業迅速擺脫低迷,實現刺激內需的高增長。2009年11月,饒達在首屆“中國汽車營銷大獎”頒獎典禮上指出,從2010年開始,中國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2010年4月,饒達發表專文,綜合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研發進展、提出我國應從低度混合動力起步,并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提出建議。2011年12月,饒達在全國汽車信息研討會上表示“中國自主品牌已到了生死存亡關頭!”再次引起國人對自主品牌生存狀態的關注。2012年,饒達對內資品牌需要公正寬容的發展環境、增加出口等方面為自主品牌汽車的成長殫精竭慮、出謀劃策。饒老從2012年開始,就更加關注于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政策和市場研究。那幾年每每乘聯會開會,饒老都會對新能源產品及政策進行分析,這些前瞻性研究使很多乘聯會廠家的研究人員受益頗多。2014年8月,饒達在“趨勢與機遇”公車改革發展研討會上表示,公務車改革能夠促進自主品牌的發展,建議和鼓勵干部在購車或者更新車時以國產車為主。
2015年1月饒老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如果說饒斌是中國汽車工業打江山的元勛,那么饒達就是中國汽車工業市場信息研究的一代功臣。饒達先生為人豪爽,做事認真,目光遠大,心胸開闊,饒老為中國汽車市場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留下的精神財富,明亮如光,將始終激勵和指引乘聯會全體同仁勇毅前行。
乘聯會不會忘記,中國車市不會忘記。八年來,中國車市發生了很大變化,依舊沒有偏離饒老當初的一些基本判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規模的汽車市場。2013年時中國汽車產業跨越了2000萬輛新臺階,2017年達到2888萬輛的高點,連續創造全球歷史新高,連續多年蟬聯全球新車銷量第一。
疫情三年來盡管銷量規模有所下降,依然保持全球第一。2022年,特別是饒老身前始終關注的中國品牌市占率、出口和超前研究的新能源汽車,都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國品牌乘用車零售銷量滲透率達到47.1%、出口銷量跨越200萬輛、新能源車銷量達650萬輛,均創了歷史新高。
“十四五”期間,中國汽車人將承擔更為重要的任務。一是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國汽車企業,提供一流產品和服務;二是實現新能源產業的市場化,突破安全和成本的制約,打通電池梯次利用和儲能的商業模式;三是占領智能網聯汽車制高點,推進中國汽車、中國技術走向全球化;四是打造安全可控的產業鏈,在產業鏈的高端與電子信息產業高度融合,將以舉國之力進行破解;五是構建汽車產業治理體系,實現汽車行業健康發展。
“十四五”期間,乘聯會將繼續沿著饒老開辟的工作模式,與時俱進,夯實交流平臺,提高工作效率,為會員單位提供多種多樣的交流形式和更有價值的信息,做年輕的汽車市場研究人員的信息庫和交流站。以乘聯會愿景宗旨價值觀為準則,為汽車企業服務,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做貢獻。
逝者已逝,未來已來。中國汽車工業八年來的發展成就,足以告慰饒老的在天之靈。饒老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最后借用蘇軾的《江城子》填詞一首,表達對饒老的深切懷念:
八年生死兩茫茫,總思量,自難忘。車市研究,饒老話衷腸。縱使相逢成昨日,乘聯會,常念想。
夜來幽夢忽還鄉,在滬上,正演講。先生箴言,銘記于心房。料得年年車市變,觀大勢,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