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場紅包補貼大戰,讓打車軟件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無疑,面對打車軟件這一“新寵兒”,用戶與投資方都在用實際行動投了支持票。一輪輪的融資支撐起了持續不斷的紅包補貼,而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養成新的出行模式。
出租車行業自然不能善罷甘休,罷運、走上街頭聯合抗議,各種反抗情緒在地方輪番上演。
多地出租車抗議頻發
本是在“燒紅包”大戰中坐收漁翁之利的出租車司機,卻在面臨半路殺出的專車業務時陷入了過河拆橋的窘境。
就在專車軟件與高居不下的份子錢造成的雙重壓力下,多地出租車司機開始了抗議和罷運。從2015年1月4日沈陽數千輛出租車集體罷運開始,出租車罷運全面爆發。包括長春、濟南、成都、南昌在內多個省會城市全線開花,堪稱有史以來最大規模。
一場關于出租車“份子錢”的爭論硝煙四起,但其實點燃這場戰爭的導火索還是帶著去“中介化”的革命精神而來的專車。
在此之前的6月10日,廣州也發生了疑似交委釣魚執法專車的事件,引來了上百名專車司機的聲援和抗議,最終以專車的勝利而收場。
在這場市場利益的博弈中,幾乎利益各方都在等待著來自高層的說法,結束這場沖突的重任落在了管理辦法的出臺上。如何為專車定性成為結束這場沖突的關鍵所在。
上海道路能走通嗎?
上海作為我國實驗改革的先鋒地,在對待專車的態度上也走出了“個性”的道路。
專車到底“黑”不“黑”的爭論似乎在上海找到了新答案。距上海市交通委將專車視為黑車開出萬元罰單近300天
后,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發放出了國內第一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牌照。而這也意味著,隨著專車規范化試點序幕拉開,它曾經的黑白之爭,終于在上海找到了
不一樣的答案。
作為第一個為專車“洗白”的城市,上海也曾是第一個向專車伸出“執法之手”的城市。去年12月25日,上海市
交通委就表態,只要提供服務的車輛和駕駛員沒有客運經營資質,都屬非法客運行為。這也表明了官方嚴詞將網絡專車定性為“黑車”。截至去年底,上海市交通部
門就已查扣12輛專車,其中5輛車駕駛員被行政罰款各1萬元。
而上海在對待專車事件中所進行的改革卻是雙方面的,在打擊專車的同時,上海市政府部門也在今年5月會同滴滴、部分出租車企業代表共同推出了上海出租車信息服務平臺,各方自此資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如今上海出租車行業內的亂象。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宣布向滴滴快的專車平臺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許可。這是國內第一張專車平臺的資質
許可,滴滴快的也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網絡約租車資質的公司。而比這第一張資質牌照更有沖擊力的是,專車業務或將迎來更大的開放。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受
訪時表示,“今后只要有專車平臺申請,就給它辦營業執照。但前提是具備一定的條件,即對平臺方、車輛、司機三項進行規定。”
盡管上海的專車政策引得了注目,但對于“上海模式”的推廣,無論是官方態度還是專車公司都一致認為,由于每個城市狀況不盡相同,或許還未到在全國“多點開花”的時機,更多的是要在上海“走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