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京津渝四直轄市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克服散發疫情汛情沖擊、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四市統計部門日前披露的1-7月汽車相關數據顯示,四市汽車業穩中恢復向好,生產總體穩定,經營繼續改善,新能源車特別出彩。1-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京小幅增長,滬津渝均有兩位數增幅,拉動所在城市規上工業增值。上海汽車工業總產值3778.60億元,同比增長30.1%;與市規上工業其他門類比較,體量大,增速領先全市規上工業。汽車產量135.97萬輛,同比增長10.1%。其中,轎車75.74萬輛,增長10.3%。天津39個行業大類中32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其中,汽車制造業連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醫藥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等五大制造業合計增加值占比為34.3%,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個百分點。重慶39個規上工業大類行業中,34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其中,汽車業增長22.9%,高于該市規上工業5.6個百分點。汽車產量增長40.8%,位列該市267種產品增速之首。北京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9%,其中,汽車工業增加值小幅增長3.3%,與規上工業的差距居然高達36.6個百分點。汽車產量88.9萬輛,同比下降0.5%。其中,轎車32.2萬輛,下降9.9%;載貨汽車37.8萬輛,增長10.1%。汽車是耐久性商品,又是大件商品,價值量高。其零售額體量在各直轄市的社零總額的占比普遍要高。滬上進口小客車、國產豪華和中高級車1-7月滬籍牌照上牌數及其增速不同凡響。進口小客車3.73萬輛+19.2%、國產豪華中高級車4.28萬輛+19.7%;8.59萬輛SUV上牌,數量超越轎車。該市統計局將“汽車消費”歸入“吃、穿、用、燒”四個大類中的“用”范疇,1-7月“用”商品零售額5390.09億元,占全市社零總額(10425.72億元)的51.7%,汽車零售額在“用”商品乃至全市社零的體量之大,是不言而語的。北京汽車生產“兩小”,產量小有下降、增加值小幅增長;但汽車市場仍較活躍,1-7月汽車類商品零售額997.3億元,同比增長27.9%,增速位列金銀珠寶等七個大類商品之后,零售額居于七個大類商品之首。該市統計局稱,汽車連同金銀珠寶、飲料、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石油及制品、日用品以及通訊器材等七類商品零售合計,“上拉全市社消零售總額增長11.7個百分點?!?/span>1-7月,天津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3.2%,較全市社零售總額微增0.1個百分點。重慶汽車類商品前7月零售額688.56億元,同比增長27.6%。汽車零售占全市商品零售額(6851.38億元)的10%,占全市社零總額(8054.38億元)的8.5 %。
上海新能源車前7月產量27.43萬輛,同比增長2.1倍。免費上綠牌13.54萬輛,增長2.2倍。該市經信委表示,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車累計推廣量達54萬輛,居全球城市前列。
北京新能源車前7月生產大跌眼鏡,產量6522輛,同比下降47.3%。但新能源乘用車需求火爆,購車指標需申請排隊,一車難求狀況,依舊持續。
天津新能源車前7月產量同比增長1.6倍,新能源車零售額增長87.8%,如此銷售增速,是自身產量增速的腰斬;同全國比,要低109.3個百分點,落差非常明顯。
滬京津渝四市新能源車市場光彩凸現,保監會上半年新能源車上險數顯示,四市新能源車上險量在全國城市排名均在前十位之內。滬最優秀,前十名之冠,10.99萬輛;京優良,季軍,4.87萬輛;津良好,第6名,2.79萬輛;渝,第10名,1.88萬輛。滬京津三市新能源車的搶手,還與他們“限牌限購”燃油車的特殊“市情”密不可分。
四直轄市統計部門規上工業中,滬京兩市設有汽車制造企業的營收及利潤項目,津渝兩市暫且沒有。滬京兩市汽車制造企業1-7月主要財務指標與全國同行比較,營收增速均低于行業(49069.9億元+20.7%)平均值;利潤增速,滬負增長,低于行業(3221.1億元+19.7%)38.6個百分點,京大幅增長高出行業24.7個百分點。滬京兩地橫向比較,利潤總額,滬高京低;增速同比,京遠好過滬。營收利潤率,京高于滬2.6個百分點。上海實現營業收入4364.41億元,同比增長17.8%;利潤總額270.74億元,下降18.9 %;稅金總額137.35億元,微增0.7%。營收利潤率6.2%。北京實現營業收入2473.56億元,同比增長7.5%;發生的營業成本2019.92億元,增長 7.9%;利潤總額216.79億元,同比增長44.4%。營收利潤率8.8%。(來源:張伯順 乘聯會)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轉載或引用本官網的原創文章,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