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公安部和環保部三部辦公廳(簡稱“三部”)就“取消限制二手車遷入”一事,于日前聯合致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辦公廳),再次部署取消“限遷”以活躍二手車市場。
三部門的函說:國務院高度重視活躍二手車市場工作,去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要求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12月,環保部辦公廳和商務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二手車環保達標監管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統一了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的標準。當年國務院《政府督查工作要點》也明確將活躍二手車市場列為督查重點。
二手車限遷,是指外地的一些不能滿足本地新車銷售所需達到的排放標準的二手車輛,限制其遷入本地。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2016年初,約95%的地級市實施了二手車限遷政策,其中執行國V排放標準的城市18個,執行國IV放標準的城市多達230個。國務院“意見”和兩部“通知”出臺后的一段時間內,僅有貴州、四川、遼寧和新疆等省區的一些中小城市取消了“限遷”,多數省區市無動于衷。取消“限遷”的強烈呼聲和按兵不動的拖延,形成鮮明的地區反差。取消“限遷”,居然成為二手車市場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兩部門“通知”明確,對于在環保定期檢驗和安全檢驗有效期內,并經轉入地環保檢驗,符合轉入地在用車排放標準要求的車輛,各地不得(筆者注:黑體字是為突出“態度”)設定其他限制措施。這里的“在用車排放標準”,并非是指轉入地銷售的新車所需達到的排放標準,而是指本地區允許行駛車輛的排放標準,也就是說,當地允許跑的車,就必須允許遷入。三部門的函認為,部分地區沒有按《意見》和《通知》要求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對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存在“理解不一致、標準不統一”的問題。為此,三部門函重申了取消“限遷”的標準,進一步明確“除國家規定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和國家要求淘汰的黃標車”外,對環保檢驗合格的車輛,不得設定限制遷入措施。
“限遷”,實際上人為地設置“梗阻”,限制了二手車的自由流通。要活躍二手車市場,必須使二手車能夠自由流通,這是市場規律的“題中之義”。取消二手車限遷,就是要讓二手車真正按照市場規律自由流通,讓消費者想賣的二手車可以賣得出去,想買的二手車可以買得到。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二手車市場專家預估,到2020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將有望趕上新車交易量,并達到1∶1的相對均衡狀態,屆時每年至少有3000萬輛二手車完成流通,按照5萬元/輛計算,交易額將達1.5萬億元。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就是把二手車市場蓄積的強大勢能,轉化為二手車流通的巨大動能,從而盤活二手車市場,釋放二手車市場的潛力,拉動新車銷售,并帶動維修、保險等汽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拉動整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
之所以稱三部門的函是個重拳,因為此函透射出三部門實施“取消二手車限遷”的堅定決心,落實國務院文件的堅定立場。除了重申取消“限遷”的標準外,三部門函,規定了各地區報送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反饋情況“報告”,內容上統一為地市名稱、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的形式、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的時間、取消限遷政策發文名稱及文號、是否按要求完全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是否還存在其他變相限制二手車遷入的政策措施等子目,簡潔清晰而具體實在;時間上以4月14日前為限,除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外,各省、區、直轄市將反饋情況報告,分別報商務部、公安部、環保部。商務部將根據各地上報情況形成報告,商公安部、環保部后上報國務院,對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進展緩慢地區、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地區,提請國務院適時開展實地督查,并向社會公開各地工作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