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
今天是:
首頁
行業新聞
國內乘用車
進口及國外乘用車
后市場
商用車
車市解讀
周度
月度
指數
預測
統計數據
發布會報告
上海市場上牌數
京城車市
進口車市場分析
二手車市場分析
價格指數
熱點評述
新能源月報
商用車月報
政策分析
經濟與政策
一周經濟
一周政策
乘聯分會論壇
論壇文章
兩會
車展看點
關于我們
協會簡介
協會動態
聯系方式
乘聯會大事記
【月度分析】2022年6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
發布時間:2022-07-08 16:11:07
瀏覽量:34184次
下載
1、6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回顧
零售:
2022年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4.3萬輛,同比增長22.6%,環比增長43.5%,6月零售環比增速處于近6年同期歷史最高值。1-6月累計零售926.1萬輛,同比下降7.2%,同比減少71.5萬輛,其中3-5月同比下降103.1萬輛影響較大。
6月新冠疫情在全國各地散發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全國25個省在6月報告有836例確診病例較5月的7,042例下降88%。疫后物流和供應鏈的持續改善、出口的韌性、產業的復工、積極政策的疊加,有效促進車市增長。各地的經銷商4S店客戶進店和成交都基本恢復正常。6月全國乘用車零售同比增22.6%,較5月的下降17%改善40個百分點,改善較大,穩產保供舉措逐步顯現效果。4、5月因疫情遲滯的產能和需求將在6月開始釋放,部分地方補貼消費6月底到期。6月車市促銷力度進一步加大,主流車企均追加了優惠活動,努力彌補前期因疫情造成的銷量損失、沖擊半年度目標。
6月豪華車零售31.0萬輛,同比增長26.0%,環比增長74.0%。前期京滬等豪華車主銷區域受防疫封控形勢變化影響較大,近期改善明顯。
6月自主品牌零售81.0萬輛,同比增長35.0%,環比增長31.0%。6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2.5%,同比增長3.8個百分點;1-6月累計份額43.1%,相對于2021年同期增長4.6個百分點。6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5.2%,較去年同期份額增加1.5個百分點;1-6月自主品牌累計份額48.0%,相對于2021年同期增加6.1個百分點。自主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企業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和奇瑞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上海車企產銷增幅較強,體現產業穩工復產的效果突出。
6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82.0萬輛,同比增長12.0%,環比增長47.0%。6月的德系品牌份額22.7%,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1.5%,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10.2%,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出口:
6月乘聯會統計口徑下的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18.7萬輛,同比增長67.7%,環比增長1.8%。6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13.4%。6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15.7萬輛,同比增長81%;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3.0萬輛,同比增長15%。
生產:
6月乘用車生產220.0萬輛,同比增長45.6%,環比增長31.7%,產業鏈保供措施見效。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增長36.0%,環比增長34.0%;合資品牌生產同比增長41.0%,環比增長49.0%;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54.0%,環比增長18.0%。1-6月的車企生產達到1,022.2萬輛,同比增長7.0%。
受疫情影響的進口零部件短缺問題改善,涉及長三角地區的國產零部件體系供應商逐步恢復基本供貨,促進全國6月的生產迅速恢復。上海是全國汽車行業的樞紐核心,其地位仍需進一步強化,近期保供復產效果良好。長春和上海產業鏈保供政策下的生產提升明顯。
批發:
6月廠商批發銷量218.9萬輛,同比增長42.3%,環比增長37.6%,受新能源市場拉動,部分車企表現分化明顯。1-6月的廠商批發銷量達到1,017.2萬輛,同比增長3.4%。
6月的產銷環比改善較大,形成廠商產量高于批發1.1萬輛、廠商國內批發高于零售24.6萬輛的推動式產銷走勢,5月廠商批發的增長量為6月的零售強增長奠定基礎。
庫存:
2021年四季度以來廠商庫存迅速回補,2022年1-6月累計補庫近9萬(國內批發-零售),其中5-6月庫存穩定回補。由于購置稅減半政策在6月實施,5月以來廠商備庫增量貢獻較大。6月份廠商庫存環比增長1.0萬輛,1-6月累計增長5.0萬輛,而2021年1-6月廠商庫存下降27.0萬輛,今年的廠商庫存改善較大。6月渠道庫存環比增長6.0萬輛,1-6月渠道庫存增長4.0萬輛,較2021年1-6月下降72.0萬輛形成強烈對比。
世界疫情下的缺貨嚴重,中國車市庫存恢復到中高位水平是難得成就,奠定出口和內銷的穩定局面。由于庫存有保障,6月初的終端零售在政策推動下明顯走強,經銷商庫存轉化為較強零售增量。
新能源:
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57.1萬輛,同比增長141.4%,環比增長35.3%,在車購稅減半政策下,新能源車不僅沒有受到影響,環比改善超過預期。1-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246.7萬輛,同比增長122.9%。6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53.2萬輛,同比增長130.8%,環比增長47.6%,1-6月形成“W型”走勢。1-6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224.8萬輛,同比增長122.5%。
新能源車市場方面,供給改善疊加油價上浮預期帶來市場火爆,油價上漲而電價鎖定帶動電動車訂單表現火爆。6月的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環比走勢都受到政策推動明顯。各地出臺鼓勵消費政策力度大,部分補貼和消費券政策屬于先到先得或到6月底截止,進一步拉動6月車市火爆。
1) 批發:6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6.1%,較2021年6月15.3%的滲透率提升10.8個百分點。6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45.0%;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7.5%;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8%。6月純電動批發銷量45.2萬輛,同比增長131.1%;插電混動銷量11.9萬輛,同比增長191.1%。6月B級電動車車型銷量同比增長146.0%,環比增長81%,占純電動份額30.0%。純電動市場“啞鈴型”結構有所改善,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2.2萬輛,環比增長15.0%,占純電動的27.0%份額;A0級批發銷量7.3萬輛,占純電動的16.0%份額;A級電動車占純電動份額24.0%;B級電動車銷量一枝獨秀。6月特斯拉Model Y批發52,557輛,五菱宏光MINI46,249輛,分列總體乘用車銷量前兩位。
2) 零售:6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7.4%,較2021年6月14.6%的滲透率提升12.8個百分點。6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50.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8.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5%。從月度國內零售份額看,6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61.1%,同比增加1.5個百分點;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5.9%,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16.7%,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14.6%,增長2.4個百分點。
3) 出口:6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3.1萬輛,隨著疫情下復工復產政策支持、中國制造新能源產品在海外認可度的持續提升以及服務網絡的完善,市場前景向好。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10,861輛,東風易捷特出口5,445輛,吉利汽車3,157輛、比亞迪新能源2,177輛,特斯拉中國出口968輛,神龍汽車525輛,江淮汽車出口361輛,奇瑞汽車新能源出口283輛、一汽紅旗出口192輛,新勢力出口逐步啟動:創維汽車出口181輛,愛馳汽車177輛,哪吒汽車和威馬汽車也開始加大出口力度。
4)
車企:6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創歷史新高,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奇瑞集團與廣汽集團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板塊表現相對突出。隨著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多線并舉產品投放,市場基盤持續擴大,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16家(環比增3家,同比增11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85%。其中:比亞迪133,762輛、特斯拉中國78,906輛、上汽通用五菱49,450輛、吉利汽車29,671輛、廣汽埃安24,109輛,奇瑞汽車22,783輛,上汽乘用車17,985輛,長安汽車16,178輛、小鵬汽車15,295輛、上汽大眾13,241輛、哪吒汽車13,157輛、理想汽車13,024輛、蔚來汽車12,961輛、長城汽車13,917輛、一汽大眾12,272輛、零跑汽車11,259輛。
5)
新勢力:6月小鵬、哪吒、理想、蔚來、零跑、威馬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很強,尤其是第二陣營的哪吒、零跑等表現較強,這也是細分市場賽道的優勢。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滿血復活,新能源車批發25,513輛,占據主流合資66%份額,大眾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6)
普混:6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91,239輛,同比增長95%,環比增長58%。其中豐田59,759輛,本田21,092輛,廣汽乘用車3,214輛,吉利汽車3,170輛,長城汽車2,263輛,東風日產1,705輛,混合動力的自主品牌逐步走強。
2.2022年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展望
7月份全月工作日有21天,較6月工作日持平。目前國內疫情高點已過,前期疫情下高溫假充分休假,目前復工復產迅速到位,7月乘用車生產能力很強,預計產銷同比實現20%左右增長,可實現淡季不淡的良好局面。
從供給端來看,7月份供給將基本恢復常態,上海地區是處于全國汽車制造的核心樞紐地位,長三角的7月初疫情沖擊不大,結合歷次疫情汽車產業保供經驗積累,全國汽車生產能力有望得到充分釋放。
近兩年房車露營等親近大自然項目日益火爆,隨著車購稅減半政策,換購升級更強動力的燃油車是自駕游出行的最佳前序工作,因此6-7月的燃油車市場很是火爆。開燃油車的高成本主要是給國家巨額繳稅,也是車主以實際行動對經濟的巨大貢獻。新能源車在適配本地近郊露營模式的優勢也受到車主的廣泛認可。
車購稅減半政策的效果在政策啟動前期的6月較突出,隨后進入平穩的政策實施中期,政策拉動消費的效果環比初期減弱,疊加7月的市場淡季,7月同比增速較6月放緩。政策效力進一步體現應該是在9月末開始的政策實施后期。目前車市促銷力度仍處于高位,近幾個月的車市促銷逐步加大,消費者購車的緊迫感不強,但隨著部分地方鼓勵政策到期,高成本壓力下的車型成交價格趨穩,并可能按慣例在9月左右進入促銷收縮期,政策退出前的銷量持續高漲推動促銷力度進一步縮小。因此7月是購車最佳時機。
3.政策推動6月車市超預期暴增
6月的車市銷量數據超預期暴增:2022年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4.3萬輛,同比增長22.6%,環比增長43.5%,6月零售環比增速處于近6年同期歷史最高值。6月廠商批發銷量218.9萬輛,同比增長42.3%,環比增長37.6%,受新能源市場拉動,部分車企表現分化明顯。1-6月的廠商批發銷量達到1017.2萬輛,同比增長3.4%。
市場超強增長的原因主要是車市自身因素和政策驅動的組合效果,核心因素還是政策給力。
2021年末中國車市的乘用車總保有量預估在2.56億輛,千人保有量僅有183輛水平,乘用車保有水平仍屬偏低,有較好的增長空間與拉動消費的基礎。而2017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已經達到2,422萬輛,但2021年僅有2,110萬輛,目前處于市場的銷量低谷期,而前期的大量購車群體逐步進入換購周期,市場潛在需求較強大。近期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呈現爆發增長態勢,純電動車的市場表現很強,尤其是A00級電動車是純增量市場,6月的新能源走強帶來巨大的增量貢獻。
中央政府的傳統燃油車市場車購稅減半政策給力。與2009年、2015年的減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相比,此次政策的實施范圍更廣,受益面更大。在實施范圍方面,前兩次政策均針對的是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此次明確為2.0升及以下,這樣將有1,000多萬輛乘用車可以享受政策優惠。我們5月中旬預計2022年乘聯會零售銷量是1,900萬輛,同比下降5%,通過購置稅優惠等諸多新政策的實施,通過7個月的促消費努力,推動全年國內零售達到2,100萬輛的規模,將有1,000多萬輛乘用車可以享受政策優惠,出政策比沒出政策預計增量達到200萬輛左右。
傳統燃油車市場的地方促消費政策務實推進。5月下旬以來,各地促消費政策大面積發布,有20多個省和40多個城市發布了促消費的政策,從購車補貼,以舊換新補貼,換購新能源補貼、發消費券、發油卡等各種促消費政策全面發力,部分政策在6月底到期,因此6月的車市在購車稅減半的啟動期和地方促消費高潮期的疊加下,表現超強。
4.傳統車企新能源漸入佳境
近幾個月的主流自主車企的新能源車表現日益走強,在前8名新能源乘用車企業銷量中,除了特斯拉,都是主流車企的新能源車品牌。相對于前兩年的傳統車企新能源表現較弱的情況,6月的主力乘用車企業的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協同發展的轉型效果很突出。
目前主流乘用車車企的新能源表現日益走強,絕大部分主流車企新能源車銷量已經突破月銷2萬輛,形成一定的規模制造優勢,表現很強。近期傳統車企新能源漸入佳境的原因是供需共同推動的。
從需求端看,首先,新能源車的最大優勢是在購車價格與燃油車基本持平下的低使用成本優勢,電價相對于油價的稅收極少,而車價更低的A00級和A0級車型更是從購車階段降低了入門門檻,倍數級放大的低持有成本是該細分市場強勢增長的重要基礎。新能源車在智能交互系統上的革新也逐步培養起用戶適應更舒適的使用場景,實現車輛作為第三空間的用途拓展。其次是女性消費者成為經濟型電動車的主要購買群體,上班通勤、接送上下學、購物等日常出行的最佳工具就是經濟型電動車。第三是新能源車路權優勢進一步推動限購限行城市的新能源車購買熱情。第四是主流群體規模大購買力強,在共同富裕的趨勢下,互聯網泡沫帶來的高收入逐步回歸,主流群體購買力是最大的藍海,因此主流企業的新能源發展更強,A00和A0級經濟型電動車市場的產品的單品銷量也更高一些。
從供給端看:1、小微型電動車的生產廠商主要由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車、長安汽車等有雄厚生產能力自主品牌背書,制造微型電動車的產業優勢明顯。2、傳統車企的產業創新能力強,比亞迪插混新技術的突破,一舉改變了插混的頹勢特征,成為消費者追捧的好品牌。3、新能源與燃油車雙積分政策的初衷是為燃油車產品轉型升級而設計的,因此主流車企發展新能源車熱情高。4、隨著個人數據信息安全管理的規范,智能化的發展也是高位徘徊,消費者對智能化套件高成本的接受度有待提升,智能化在駕駛安全類、車內控制類形成了各自的用戶偏好,但短期內V2X技術在乘用車上的應用仍未形成規模效應。5、目前社會絕大部分商品都不是直銷模式。新能源汽車物流模式沒有降低成本,節省的是銷售推廣成本和生產預測的部分沉默成本,但平銷和滯銷的時候,這些費用省不下,主流車企的4S渠道模式仍有頑強生命力,優質4S店的服務也因宣傳聲量局限在品牌內部和用戶口碑推薦環節,可謂“潤物細無聲”。6、自主品牌主流車企產能彈性大,能支撐新能源車產銷量迅速持續增長。
5.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世界表現較好
隨著國內車市遭遇3-4月的嚴重下滑,但5月乘用車市場企穩,6月乘用車市場爆發增長,因此上半年中國車市是實現了一定的修復,總體表現較好。2022年1-5月世界汽車僅有3,099萬輛,同比下降12%,僅稍高于2020年銷量少許。而從目前1-5月的全球數據看,中國車市的表現持平于世界車市,并依托6月的強增長而稍高于世界汽車總體增速。
出現這樣的較強表現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們的國內乘用車產業優勢明顯。在世界其他地區車市生產遭遇嚴重缺芯的影響下,中國車市的缺芯問題也很嚴重,但國內車企的產業協同的能力強,加之芯片生產在中國周邊為多,因此產地的優勢決定我們可以更多渠道的獲得芯片資源,通過資源優勢,我們的車市維持了較強的增長。乘聯會1-5月的生產同比仍是正增長的,這也決定了中國車市的韌性很強。其次是疫情下的公共出行更多改為私車出行,而油價高企、世界高通脹的背景下,消費者更多選擇新能源車,因此中國新能源產業優勢進一步變為增量優勢。尤其是中國新能源車的世界份額達到59%的超高水平。第三是中國車市消費韌性強,5月的車購稅減半促消費政策為6月車市帶來劇烈的拉動效應,因此中國車市世界表現仍強,世界份額持續提升。
6.二手車回歸商品屬性是重大利好
6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要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其中第一是活躍二手車市場,促進汽車更新消費。對小型非營運二手車,8月1日起全面取消遷入限制,10月1日起轉移登記實行單獨簽注、核發臨時號牌。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將加速相關政策的有效落地實施,拉動汽車消費進一步增長。從政策綜合效果看,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將對二手車的流動性帶來極大的推動作用,“國五”二手車買車價格提升有利于二手車流通,將豐富二手車市場的車源,加速二手車置換新車的過程,對整體汽車市場都有推動性效果。形成二手車交易全國統一大市場對汽車流通體系的促進極其巨大,尤其是對汽車經銷商是大禮包。
未來實施二手車轉移登記,單獨簽注的政策,使二手車回歸商品屬性。這樣使二手車作為商品,在經銷商體系之內被整備升值,然后實現一個經銷商體集團內的品牌銷售。由于汽車經銷商集團銷售環節相對比較簡單,同時經銷商對自身品牌的二手車有一定的質量保障,因此消費者放心置換和購買二手車,有利于二手車的流轉,提升二手車的品牌信譽,加速新車的更新。
7.中國汽車出口必將世界第一
自2021年以來,隨著世界新冠疫情的爆發,中國汽車產業鏈韌性較強的優勢充分體現,中國汽車出口市場近兩年表現超強增長。2021年的出口市場銷量213.8萬輛,同比增長102%。2022年1-5月的出口市場銷量108萬輛,同比增長42%。1-5月汽車出口均價1.67萬美元,同比去年的1.53萬美元,均價提升7.7%。而世界其他國家汽車由于生產不足,成品車庫存嚴重缺貨,二手車價格暴漲,新車和二手車出口明顯下降。尤其是從美國數據看,美國經銷商2020年末庫存274萬輛,而2021年全美授權經銷商庫存總量為112萬輛,比2020年12月底的274萬件下降了59.1%。
中國的汽車產業鏈優勢明顯,因此在確保國內供給的情況下,出口表現也很好,形成國內外全面強勢增長的特征。
目前世界汽車缺芯問題導致新車庫存較低,國際市場的二手車價格暴漲,這對我們的新車競爭力提升有巨大的溢價效應,抬升了我們車型的出口競爭力。
近期從日本和歐美國家進口到中國的進口量嚴重不足,國內傳統豪華車只能坐視中國新能源的強勢增長。
世界各地缺車,這是我們近期推動二手車出口很好的時間窗口,中國出口二手車的性價比大幅提升。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目前的中國汽車出口是我們綜合優勢的體現,并在世界疫情影響下放大了效應,未來仍需強化產品和服務體系,實現可持續增長。
在新能源車的優勢加持下,中國汽車出口必將成長為世界第一。
*轉載或引用本官網的原創文章,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
【皮卡市場】2022年5月皮卡市場分析
下一篇:
【月度排名】2022年6月零售銷量排名快報
車市解讀
周度
車市掃描
新能源商用車周報
每周新車上市
新能源汽車行業信息周報
月度
乘用車市場分析
深度分析報告
汽車市場分析
月度銷量排名
月度皮卡廠商排名
月度皮卡市場分析
新能源廠商批發銷量快訊
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洞察報告
OTA監測月報
汽車智能網聯洞察報告
指數
新四化指數
產品競爭力指數
庫存指數
庫存系數
保值率
預測
乘聯分會預測
新車預告
首頁
|
行業新聞
|
車市解讀
|
統計數據
|
發布會報告
|
經濟與政策
|
乘聯分會論壇
|
關于我們
|
Copyright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
滬ICP備18014143號-1
本官網所有的資料產權均屬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如有工作需要,請聯系我們。
上海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