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22日,乘用車零售29.6萬輛,同比下降6%,環比上周增長29%,較上月同期增長47%;乘用車批發28.7萬輛,同比下降21%,環比上周增長22%,較上月同期增長87%。
5月1-22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78.0萬輛,同比去年增長下降16%(降幅較上月同期收窄22個百分點),環比上月增長34%;全國乘用車廠家批發74.5萬輛,同比去年增長下降23%(降幅較上月同期收窄22個百分點),環比上月增長46%。
(月末數據未齊,內容同上周)
1.5月乘用車市場周度零售走勢

(月末數據未齊,內容同上周)
今年5月第一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3.2萬輛,同比下降21%,相對今年4月的第一周均值增長29%。
5月第二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3.3萬輛,同比下降22%,相對今年4月第二周均值增長26%。
5月第三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4.2萬輛,同比下降6%,表現逐步回暖改善,相對今年4月第三周均值增長47%。
5月1-22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78.0萬輛,同比下降16%(降幅較上月同期收窄22個百分點),環比上月同期增長34%。表現逐步回暖改善,隨著部分地區的恢復正常運行,乘用車市場零售有一定改善。
近期一些居民疫情后收入有所下降,進而影響消費,需求收縮的影響傳導到汽車市場,在疫情封控和避險情緒下,接近八成消費者被動或主動減少出行,購車延遲;同時,經銷商大面積閉店,客流量和訂單快速萎縮,在近兩個月都沒有新增病例的地區,銷量下降的幅度也在延續。
目前各地積極出臺地方性車市刺激政策,對車市復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當前看刺激政策僅能支撐短期銷量,終端的可持續性復蘇仍需要強力刺激政策。
2.5月乘用車市場周度批發走勢

(月末數據未齊,內容同上周)
今年5月第一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批發達到日均2.8萬輛,同比下降17%,相對今年4月第一周均值增長14%,廠商產銷有一定的恢復趨勢。
5月第二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批發達到日均3.4萬輛,同比下降29%,相對今年4月第二周均值增長47%。
5月第三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批發達到日均4.1萬輛,同比下降21%,表現仍嚴重相對不強,相對今年4月第三周均值增長87%。
5月1-22日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74.5萬輛,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3%(降幅較上月同期收窄22個百分點),環比上月增長46%。
疫情對長三角汽車產業鏈公司造成影響,而整車廠所受的影響不僅局限于東北和長三角,全國汽車生產基地不同程度受到零部件和物流的制約,導致批發損失更大。
5月復工進度和產能利用率仍在爬坡中,上海周邊恢復較慢。目前供給緊缺對終端銷售有一定影響,未來隨著需求端的恢復,有可能出現結構性供給制約。
目前國內疫情高點已過,復工復產循序漸進,支持政策加速落地。長春的汽車制造能力在5月快速滿血復活,上海部分企業4月中下旬開始的復工復產逐漸推進,5月供給面臨逐步改善的狀態,將盡快滿足產業鏈的正常供給需求。目前汽車產業鏈企業逐漸從“救火式”應急反應,轉變為常態化的高韌性供應鏈管理,產銷逐步恢復正常狀態。
3.2.0升以下購置稅減半是超強大紅包
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通知,一、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鼓勵燃油車消費是鼓勵民生需求的恢復,尤其是拉動首購和換購需求的增長意義重大。通過實施600億汽車購置稅減半措施,從消費端是給消費者消費升級的政策向導,促進主流消費群體恢復消費信心,并有效降低主流消費群體購買壓力,必然有效拉動汽車消費恢復到正常軌道。對流通領域的意義是拉動傳統燃油車消費,改善經銷商的生存狀態和發展信心。通過實施600億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措施,從生產端是需求回暖拉動廠商復工復產的較強產能的釋放,促進生產端盡快恢復增長到正常軌道,進而拉動工業增加值和產值的恢復。
我們預計按照這個政策的效果會增量200萬輛。受疫情影響加劇,我們5月中旬預計2022年乘聯會零售銷量是1900萬輛,同比下降5.7%,通過購置稅優惠等諸多新政策的實施,及7個月的促消費努力,推動全年國內零售達到2100萬輛的規模,出政策比沒有政策預計增量達到200萬輛左右,相對于2021年的2015萬輛的國內零售要增85萬輛的零售,年度同比增長也相對來說回到正增長狀態,從原來預期的2022年下降6%的增速預期,回升到2022年的增長4%,提升10個百分點的國內零售增長速度,這個拉動效果是很好的。
此舉有望全面拉動全部的自主品牌車型和合資主流車型、部分入門級豪車市場的需求爆發,其爆發潛力巨大,尤其是對混合動力車型有很好的的拉動,自主的長城、吉利、長安、紅旗、上汽乘用車、廣汽乘用車等都有很好的拉動。
4.房車市場4月降55%但需求將爆發
中國房車市場近幾年增長速度較快,從2017年的5000輛到2018年的7374輛,增長62%。2019年又增長到9177輛,增長24%。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的國產旅居車相對低迷,進口旅居車也大幅縮減。2021年房車市場達到了12582輛的水平,同比增長43%。2022年1-4月的房車銷量2994輛,下降10%,4月的房車銷量569輛,下降55%,體現了疫情對房車市場的巨大沖擊。
未來房車市場消費有快速回暖特征。疫情之下,跨省出游受到一定限制,房車露營成為“微度假”的“新寵”,但受到疫情影響,房車生產遭遇巨大的打擊,原因也是上海周邊是房車主產區,受災于上海疫情影響的損失巨大。
相信2022年新冠疫情的現狀讓消費者更關注房車,疫情對長途和海外旅行的影響仍極其巨大,房車露營市場必將恢復良好增長。
5.2022年4月中國汽車進口9.18萬表現較穩
雖然國內豪華車市場持續走強,但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2017年的124萬輛持續年均10%左右下行到2020年的93萬輛。2021年進口車市場雖然受缺芯影響,進口量93萬輛,但仍相對2020年同比增0.1%。2022年1-4月的進口車市場進口32萬輛,同比下降2%,其中4月的進口車9.18萬輛,同比下降5%。
進口市場增長的核心動力仍然是乘用車的消費升級增長空間,豪華車與進口車的走勢總體是很好的。今年1-4月奔馳反超成為第一,寶馬4月進口銷量偏低,奔馳、寶馬、奧迪仍保持前三強的地位,雷克薩斯成為第四位,而特斯拉、凱迪拉克走勢也較好。
6.2022年4月中國汽車出口17萬增9%
自2021年以來,隨著世界新冠疫情的爆發,中國汽車產業鏈韌性較強的優勢充分體現,中國汽車出口市場近兩年表現超強增長。2021年的出口市場銷量213.8萬輛,同比增長102%。2022年1-4月的出口市場銷量85萬輛,同比增長44%。4月中國汽車出口16.9萬輛,同比增長9%,相對于國內汽車銷量劇烈下滑,出口市場的表現體現很強的韌性。
尤其是隨著汽車獨資企業的出口,中國汽車出口歐洲發達國家市場取得巨大突破。新能源車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核心增長點,改變了依賴亞洲和非洲等部分貧困國和不規范國家的汽車出口被動局面。2020年新能源車出口22.3萬表現好,2021年新能源車出口58.8萬臺繼續持續走強。2022年1-4月出口24.5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速92%,新能源車出口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