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足私家車的剛性需求,同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是一對尖銳的兩難矛盾,限購和限行私家小客車居然成為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的妙單良方。實踐表明,限購限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汽車消費,挫傷消費者的信心,導致車市場不振。如何在放開汽車限購限行的同時,避免給城市交通和環境污染帶來負面影響?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在全國兩會建言,希望能破解這個難題。
陳虹的《關于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逐步開放城市限購限行的建議》認為,可通過開展城市交通基礎信息的數字化積累工作,以大數據、智慧交通管理的方式代替簡單的限行措施。以當前科技進展和國外先導國家經驗,充分利用國內大數據、云計算以及5G技術,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配合市場化調節手段,能夠實現從限制購買車輛轉向引導車輛的使用管理。在陳虹看來,在新基建的推動下,特別是5G及大數據中心建設會大幅提速,將互聯網路況數據與交通管理數據融合,就能實現對人、車、路、交通設施、交通狀況的透徹感知。同時可通過劃定電子區域,對擁堵區域進行動態管理,增加高峰時段進入成本,通過市場化方式逐步取代限行,盡最大可能實現放開汽車限購限行與治理城市交通環境污染兩者的和諧統一。
鑒于前年第四季度起,我國汽車市場滑坡不斷加深,為制止車市持續下行,提振人們消費信心,去年初,發改委、工信部和商務部等十個國家部(委、總局)聯合發文《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后來,國務院辦公廳將十部(委、總局)的“方案”升級為國辦《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為穩住汽車消費,《意見》提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回應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問題時表示,要促進消費更新升級,積極推動汽車等消費品以舊換新,要破除汽車消費限制。新華社評論寧吉喆此番表態,既是對放松汽車限購限行政策的準確表述,又重申了國家層面對放松汽車限購限行的政策動向。
貴陽是首個回應《意見》“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城市,她并非“逐步”而是“一步”到位、不是“放寬”而是“取消”限購,打響了全國取消限購汽車的第一槍。廣州和深圳則在“限購”上率先松綁的兩個城市,在2019年6月—2020年底,廣州增加10萬個中小客車增量指標,深圳增加普通小客車指標8萬個。海南在原定普通小客車增量指標的基礎上,實施每月再適量增加指標,更好滿足居民對汽車消費的迫切需求。
貴陽徹底取消“限購”,廣州、深圳和海南對“限購”松綁,上海2020年增加4萬個私人小客車額度,杭州2020年一次性增加2萬個小客車指標,天津于全國兩會前夕,加入“限購”松綁隊伍,2020年內新增小客車個人增量指標配置額度3.5萬個。滬杭津三大城市松動“限購”的舉措,令汽車業界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汽車市場攪起一波不小的漣漪,人們對汽車限購的松綁乃至限購的取消,寄予無限的遐想和厚望。“限購”城市是汽車消費潛力最大的地區,僅廣深滬杭津及海南等由松綁“限購”所另外增加的小客車增量(不包括原來的小客車指標),2020年內就能釋放出20萬輛左右的潛能。
首都北京還鬧出過一則信息“烏龍”。3月下旬,有官網發布“北京上半年再釋放不少于10萬個購車指標”的消息,引起汽車圈很大震驚。不過,該消息發布當天下午,就很快被撤下,翌日,有關商務部門發致歉聲明,稱該措施尚未研究論證。有評論說:“烏龍”引發的波瀾很快平息了,但背后的信號卻難免引人遐想,在汽車市場本身不振的背景之下,又遭突如其來新冠疫情對車市的嚴重沖擊,我們亟需鼓勵和激活汽車消費,傳導帶動汽車產業正向發展,以助力國家就業和經濟增長,汽車限購會否松動?限購政策與刺激消費之間能否找到平衡點?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的人大建言,能否給我們予啟迪?!(來源:張伯順 乘聯會)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轉載或引用本公眾號的原創文章,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