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
今天是:    
商用車市場簡訊第506期
發布時間:2014-06-05 17:57:53    瀏覽量:2065次    

新聞標題

 
1.現代四川資陽工廠投產 生產戰略型重卡  
2.鎮江建設專用車基地 目標成為全國最大  
3.中國重卡出口遇瓶頸 海外本地化要抓緊  
4.電力設施安裝完成 江淮10萬輛皮卡項目進展順利  
5.比亞迪推入門級純電動巴士 競爭豐田柯斯達  
6.上汽大通首批車主在上海誕生 即將全國開售  

新聞詳情

 
1.現代四川資陽工廠投產 生產戰略型重卡
  

  韓聯社6月3日消息,韓國現代汽車集團3日表示,該集團在海外建設的首個商用車工廠——四川現代汽車有限公司資陽新工廠竣工,并于近日正式投產。

    四川現代資陽新工廠年產量達15萬輛,主要生產戰略型重型卡車“TRAGO XCIENT”。現代汽車為了積極進軍中國商用車市場,2012年8月與中國四川南駿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四川現代,并開始投建新工廠。資陽新工廠建成后,四川現代的年產量達16萬輛,除了資陽新工廠可年產15萬輛汽車之外,南駿汽車公司也可年產1萬輛巴士。

 

 
 
2.鎮江建設專用車基地 目標成為全國最大 
 

   一邊搶抓項目施工,一邊抓緊生產。作為國內首家生產冷藏車、保溫車、雞苗車、醫療廢物轉運車等特種車的專業汽車制造公司,鎮江飛馳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專用車搬遷擴產改造項目從一開始就被寄予厚望。而這一市級重點項目,8月就將迎來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試生產。

    鎮江飛馳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首家生產冷藏車、保溫車、雞苗車、醫療廢物轉運車等特種車的專業汽車制造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冷藏保溫運輸裝備和相關廂式類專用汽車的研發與制造,現年生產能力達2000臺(套),屬國內大中型專用車生產企業。

    作為一家全資國有企業,2011年3月,公司在市國資委的精心指導和部署下,成功與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投資成立了鎮江飛馳商務車有限公司,正積極實現戰略轉型和升級,目前,商務車公司已經順利投產并快速發展,去年銷售額超過了2億元,總產銷量已經位列行業前三名。

    按照市國資委的戰略部署,飛馳汽車集團正逐步實施“一體兩翼”的戰略布局,即以冷藏、保溫車為主體,軍用、特種車和商務車為兩翼的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

 

 
 
3.中國重卡出口遇瓶頸 海外本地化要抓緊 
 

   由于缺少相應的監管機制,一直以來,我國重卡企業在出口產品的價格上存在著無序的惡性競爭,售后服務更是軟肋,這不僅有礙于我國重卡產品的良性出口,更有損中國重卡產品在國際上的整體形象。

    中國重卡產品由于成本優勢和低排放標準的特色,在前兩年備受發展中國家青睞,但近兩年重卡出口面臨瓶頸。國內的重卡產品缺乏核心技術支撐,難以進入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消費市場。而且企業于企業之間存在相互壓價現象,導致秩序混亂,難以形成合力。

    ● 企業無序競爭打價格戰

    華菱星馬董事長劉漢如在接受中國商用汽車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重卡企業在產品出口海外,打造品牌影響力的同時面臨兩大危機:一是人民幣匯率升值太快,二是中國商用車企業在國外市場無序競爭,價格便宜,影響了中國商用車的國際形象。

    行業分析師龔雨楠同樣也認為,由于缺少相應的監管機制,一直以來,我國重卡企業在出口產品的價格上存在著無序的惡性競爭。這不僅有礙于我國重卡產品的良性出口,更有損中國重卡產品在國際上的整體形象。

    另外,售后服務的落后也是制約重卡出口的軟肋。雖然部分企業已經著手建立和完善其海外市場的售后服務網絡,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國內重卡企業還在延續過去的“買斷式服務”,只注重賣車,而不注重為國外車主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

    ● 企業應盡快實現海外本地化

    業內人士判斷,隨著國內商用車企海外戰略的持續推進,一股海外投資設廠的浪潮將會加速來襲。“伴隨這一過程,今后車企在海外的生產基地,也會從目前簡單的組裝車間,逐步向生產基地、銷售和品牌中心的定位轉變。”

 

 
 
4.電力設施安裝完成 江淮10萬輛皮卡項目進展順利
 

   日前,揚州市江都區供電公司施工人員經過多天的努力,成功完成揚州江淮汽車10萬皮卡項目新增線路、專變及其附屬電力設施的安裝工作,保證了揚州江淮汽車10萬皮卡順利“起步”,生產線及時投入運行。

    揚州江淮汽車10萬皮卡項目由安徽江淮集團投資興建,投資額達20億元,占地700畝,設計年生產輕型皮卡10萬臺,建成后年產值達80億元,是江都重大項目之一。項目自2012年4月奠基開工,今年3月完成基建工程。

    為促成項目早日投入運行,江都區供電公司在接手該項目施工任務后,安排多部門聯合加入到該項目的查勘、施工之中,形成合力,快速推進。4月20日起,江都供電公司每天組織70人—150人的施工隊伍投入施工。該工程不僅包括了線路架設,還有變壓器以及配套設施的安裝,工作量相當繁重。在架設同塔四回路10千伏專線時,需要跨越60米寬的張正路,施工人員克服困難,硬是通過頂管穿越60米的道路,共架設架空線路1100米、鋼管塔21基,敷設電纜800米。在安裝專變時,面對點多量大的實際,施工人員科學合理安排施工人手,縮短工程進度,僅用10多天時間就完成了變壓器及附屬設施的安裝工作,共安裝1600千伏安變壓器6臺、高壓柜28臺、低壓柜66臺,施放高低壓電纜2000多米,保證了江淮汽車10萬皮卡項目及時投入運行。

 

 
 
5.比亞迪推入門級純電動巴士 競爭豐田柯斯達
 

   比亞迪純電動巴士K9在全球市場的熱銷,令其所生產的電動客車全球馳名,同時也使得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巴士制造商。另據了解,有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繼比亞迪K9之后,企業規劃推出一款定位低于比亞迪K9的中型巴士。”待該車推出后,將成為比亞迪旗下全新的入門級巴士,與目前市場上熱銷的豐田柯斯達為同級車型,并將與其展開競爭。
         

    自2011年比亞迪推出了首款電動巴士K9之后,去年全球已實現數千輛的銷量成績。王傳福先生曾表示:針對電動車的發展戰略,是采用公交先行的方針。在比亞迪K9在全球市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后,全新的中型電動巴士也開始了相應的規劃,并計劃在明年實現量產。

    從此次曝光的申報圖來看,這款全新的電動巴士相比比亞迪K9而言,在車身尺寸上要遜色不少,車內的固定座位數量也會減少。在外觀造型上,這款中型電動巴士擁有時尚前衛的前臉設計,四孔式的前大燈配合L型的日間行車燈,加之極具張力的前格柵造型,令整車顯得更為大氣。

    尾部與前臉造型相呼應,頗似獠牙般的左右貫穿的四孔式尾燈組,配合大尺寸后風擋,令尾部的層次感更加明顯,方正的感覺符合常規國內中巴的設計風格。車頂的凸起部分為中央空調,由于是純電動巴士,為此車輛并未設計排氣孔。

    現階段比亞迪的電動大巴已在出口至荷蘭、巴西、以色列等五十多個國家,出口國家也包括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待這款全新電動巴士推出,該車的產品定位將瞄準高端商務車市場,國內熱銷的豐田柯斯達和日產碧蓮等車型是其主要的競爭對手。另據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這款全新的電動巴士后續也將出口海外,并進軍國內的政府采購名單。

                             

 
 
6.上汽大通首批車主在上海誕生 即將全國開售
 

   6月3日,上汽大通G10上海大區上市暨首批客戶交車儀式在上海安吉汽車生活廣場舉行。與此同時,上汽大通也已推出專為當下年輕時尚潮人打造的首款網上定制車型G10時尚版,消費者將可通過上汽車享網直接進行訂購。

    自今年2月28日發布以來,上汽大通這款開創行業多項紀錄的國內首款全領域MPV就吸引了各方的關注,不斷累積的訂單和問詢量就是最好的證明。大通最新推出的全領域MPV G10,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對中高端商務車的需求,更是值得期待。”憑借超越同級的“前瞻設計、澎湃動力、舒享空間、全面安全、人性科技”五大亮點,上汽大通G10在為行業注入全新動力的同時,更以13.38萬元-26.98萬元的價格區間樹立了中高端MPV市場的價格新標桿。極具競爭力的價格配合過硬的產品品質,讓上汽大通G10一度出現“一車難求”的局面。千呼萬喚始出來,現在,上汽大通G10正式開始上海地區的銷售,滿足消費者的購車需求。

    作為上汽集團旗下的新一代MPV ,上汽大通G10極具創新性和突破性,引領了MPV市場的“黃金十年”,并與GL8并肩開創“上汽MPV雙雄”新時代,引領中國MPV市場的快速發展。在外觀上,G10打破了傳統MPV“面包”車身“方方正正”的設計,獨創的“獨角獸”設計,不僅大氣穩重,同時又時尚動感,靈動的車身造型是澎湃動力的靜態展現。在動力上,G10搭載了上汽集團全新一代高效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達225馬力,升功率達到82.5kw/升,峰值扭矩345牛米,缸內直噴、DVVT等多項先進技術,保證G10在輸出強勁動力的同時又能實現較高的燃油效率、降低油耗,“秒殺”眾多合資品牌豪華MPV,開創了MPV澎湃動力的先河。在空間上,G10獨有的“空間魔盒內艙”設計,最大程度釋放車內空間,打造了名副其實的“黃金第二排”和“多變第三排”。G10的最大座位間距可達1070mm,除了可布局三排7座外,還能實現四排9座的座艙布局,行李箱最大容積甚至可達2500升,空間寬敞且靈活多變,遠遠超過其他同類主流車型。再加上豐富的人性化科技配置和比肩歐洲標準的安全設計,全面構筑了這款MPV行業力作,為消費者帶來引領未來黃金十年的產品體驗。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