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汽車市場好于上月,形勢得以改善。廠家銷售汽車245.7萬輛,環比增長7.6%,同比收窄至-3.6%。其中乘用車205.7萬輛,環比增長6.7%,同比縮水為-5.4%,11月份銷售創今年以來月度最高水平。市場改善刺激生產,11月汽車產量由負轉正,汽車生產量259.3萬輛,同比增長3.8%,其中SUV達到100萬輛,增長11.9%。汽車工業增加值由負轉正、汽車零售降幅波動中進一步收窄、車輛購置稅迎來微增態勢、汽車出口增速勝過貨物貿易出口等,成為11月汽車工業和汽車市場運行的幾大亮點。
工業增加值由負轉正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介紹1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分項指數時高興地說:包括汽車在內的五個大類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上升,且均位于擴張區間。”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對此評述:這是一個較為積極的信號,兩項指數回升較多,表明供需兩端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加快,其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較10月加快2.8個百分點。汽車工業增加值月度增速,今年首次跑贏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2%)大盤,這是一個令人喜悅的信息。受11月份增加值拉動,前11月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實現正增長0.7%,終止了年內10個月累計負增長的被動狀況,終于由負轉正。較前10月、三季度和上半年,分別高出0.9、1.5和2.1個百分點,呈現漸趨好轉的走勢。
汽車零售額減速收窄
近兩年,我國汽車終端零售市場波譎云詭,乘用車作為消費品零售降幅在波動中收窄,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的拖累也逐趨減小。今年5月,汽車零售額一度出現2.1%增長,這是自2018年4月以來首次顯現增長;6月,受“國五”“國六”轉換因素影響,市場瘋狂般甩賣“國五”車,致零售額迅速竄升至17.2%的增長。而后的7、8兩月,汽車零售又復歸低迷,增速分別下滑2.6%、8.1%,至11月份銷勢有點轉圜,零售額(3465億元)同比收窄到-1.8%。國家統計局《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0%》報告稱:“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4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4629億元,增長9.1%。”就是說,11月份汽車零售拖累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1.1個百分點。不過,相對于6、7、8三個月份汽車零售拖累全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1.4、1.2和1.8個百分點而言,11月份拖累力度最小,這是消費品市場見好的跡象之一。
車輛購置稅現微增長
車購稅與汽車零售呈正相關,幾乎同頻共振。6月汽車零售增速迅即升至17.2%時,該月車購稅同比飆升30%以上,使1-6月同比負轉正,增長3.1%,后幾個月零售又陷低迷,車購稅隨之再度失速。前11月車購稅收入3201億元,同比微跌0.3%,較前10月收窄0.1個百分點,車購稅走出負增泥潭初現曙光。縱觀財政部今年《財政收支情況》推算,8月車購稅250億元-17.8%,這是年內最低谷月度,而后的9、10兩月車購稅分別為282億元-5.4%、253億元-0.8%,兩個月跌幅較大收窄,至11月份,車購稅274億元,終迎來單月微增長0.7%,是9、10和11三個月的較大幅度收窄,致前11月才有3201億元的車購稅,微跌0.3%。
汽車出口量高于進口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2.4%,其中出口增長4.5%。汽車出口無論是出口量還是出口額,都高于貨物貿易(總體)出口增長(4.5%)。前11月汽車出口110.9萬輛,增長5.1%;出口額9.51億元,增長6.4%。
(作者單位及職務: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專家、中汽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顧問委員、中汽協會專家委員會市場專家、上海市汽車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