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乘用車市場信息
1、進入八月 中國車市或將持續(xù)低位徘徊
近幾個月中國車市一直在低位徘徊。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汽車累計產銷915.60萬輛和932.52萬輛,同比增長2.48%和3.35%。與去年超過30%的增幅已形成巨大反差。七月車市沒有反彈跡象,八月繼續(xù)探底的可能性極大。“金九銀十”很渺茫。
七月份馬上要結束了,情況還是沒有轉機。在眼下傳統(tǒng)的七八月淡季里,車商們紛紛自救求生,與此同時,已有汽車廠家對年度目標進行了下調,車市大幅起落讓大家越來越理性。與此相對應的是,雖然大部分汽車的優(yōu)惠已讓經銷商吐血,但消費者還是不買單。業(yè)界普遍預計,未來幾個月里,車市很可能在振蕩中繼續(xù)向下探底,全年算下來能略有增長已經是很樂觀的了。即使全年實現小幅正增長,中國車市也不樂觀,因為根據年初計劃,今年車市新增產能將突破400萬輛,達到2200萬輛之巨。
從整個經濟運行情況來看,貨幣從緊的狀況還將持續(xù),這樣的政策最終會反映到終端消費,更為直接的是讓實力不強的經銷商舉步維艱。期望“金九銀十”的出現已越來越渺茫,這與以往的淡季還有盼頭形成鮮明對比。
整體來看,自主品牌依然是下半年的老大難,日系車隨著廠能的恢復可能在價格戰(zhàn)上更加慘烈,豪華車中的非SUV類也疲態(tài)顯現,高端轎車的大幅優(yōu)惠正好說明這一點。最為強勁的大眾系列里,近幾周里已有車型開始庫存積壓。
2、本土品牌銷量利潤雙下降
由于在高端市場無法突破,低端市場的優(yōu)勢又被合資企業(yè)不斷蠶食。本土品牌顯然到了危險時刻,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即使是被稱為本土品牌高端代表的榮威銷量也急劇下降,本土品牌正面臨銷量、利潤下降的雙重壓力。
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乘用車整體增長同比增長5.75%,利潤也保持增長,但本土品牌乘用車共銷售315.61萬輛,同比下降0.8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39%,占有率較同期下降2.96個百分點。其中,奇瑞、比亞迪、華晨、長安、上海汽車等主流自主品牌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合資企業(yè)中除受日本地震影響的豐田、本田等外,大眾和通用的合資企業(yè)上半年分別平均增長22.2%和23.1%;起亞也較去年同期增長18.2%;日產和馬自達增幅分別為14.5%和13.3%;奔馳、寶馬、奧迪則實現了成倍增長。
被稱為高端本土品牌的榮威也扛不住了,主力車型榮威550從原來上市時月銷量6000~7000輛下降到現在的2000~3000輛,榮威350也從原來近萬輛下降到4000輛。而上海汽車乘用車上半年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微增249輛,為80395輛。
本土品牌技術低端印象被固化,現在則計劃用技術來反擊。在7月上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品牌汽車博覽會上,一汽、東風、華晨、吉利、奇瑞等18家汽車廠展示了200余款自主品牌汽車、新能源車、概念車及電動客車,希望借核心技術與新能源技術的全新展示,突破來自合資品牌的市場圍攻。目前,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柴油發(fā)動機、CVT變速器已經開始配備在部分本土品牌車型上。
由于國內競爭激烈,掌握著品牌主動權的本土品牌將目標瞄準了一些競爭不那么激烈的亞非拉市場。中國汽車出口量僅占總產量的3%,而出口額僅占其國際汽車貿易總額的2%,這意味著中國仍有很大的出口潛力。在亞非拉市場,中國本土品牌如奇瑞、江淮、長城等勢頭不錯,因為那邊工業(yè)比較少,競爭也比較小,中國本土品牌性價比較高,有一定競爭優(yōu)勢,發(fā)展空間很大。
新的公務車采購政策(規(guī)定了排氣量1.8升以下、價格18萬元以下)也被認為是支持本土品牌的一大政策。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高端車型,這使得豪華車在中國銷售猛漲,中低端的本土品牌舉步維艱。現在車輛采用的是價內稅(各種稅收蘊含在車價內),應當采用類似美國的價外稅,這樣,消費者就會明白,車價越貴,所交的稅就越多,這樣,政府支持+價外稅,對低端的本土品牌較為有利。
B、售后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