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汽車等下游企業而言,鋼材價格的上揚恐將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回暖,國際及國內市場上鋼材和鋼鐵生產原料價格也向著高價攀升。其中進口鐵礦石在過去的12個月漲幅已經達到了50%,鋼鐵價格上漲幅度也高達40%-50%。
更為可怕的是,鋼材價格的上漲還在持續。日本受強震影響,已有5家鋼廠停產,部分鋼廠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未來半年內日本中厚板的出口量將明顯下降,亞洲地區該品種的供需平衡將被打破。“這也給鋼材市場帶來了炒作的題材。”北京首創期貨鋼鐵行業分析師汪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汪晟表示,一旦日本消除核輻射危險,進入災后重建階段,需求會上升,進一步拉動鐵礦石和鋼材價格。
事實上,對于汽車業而言,汽車制造中轎車單車用鋼量在0.8噸-1噸左右,占原材料成本的70%。“鋼材價格上漲將會極大地壓縮汽車的成本空間。如果鋼價、油價還繼續上漲的話,汽車企業將面臨兩難處境。”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原材料價格迅速上漲的同時,國內汽車價格卻走入了下滑軌道。以比亞迪為例,從2月18日起,比亞迪對旗下5款主力車型進行上市多年來首次官方降價,最高降幅達15000元。
“由于汽車產業正處于一線城市"治堵"的冰冷期,或者開始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的"起步期",許多商家都在降價搶占市場份額。”在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一位合資品牌4S店的工作人員陳先生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不過,在原材料大幅漲價和汽車猛烈降價的雙重擠壓下,一向以“暴利”著稱的中國汽車業,利潤空間也面臨收窄。過慣了大把賺錢,大把花錢的“闊佬”們要開始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了。
賀在華指出,此次鋼材價格上漲將會推動汽車企業尋求新的途徑釋放壓力,并且采取有效的方式鎖定成本。首先,車企要嘗試聯動機制,與大型鋼鐵廠商建立長期供應關系,達成相對穩定的原料供應價格;其次,鑒于未來原材料上漲是大概率事件,汽車企業有必要通過技術改革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其在整個生產中的成本。最后,通過擠壓其他環節如流通、銷售等環節的成本提升利潤。
東風悅達起亞華南首席代表周志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東風悅達起亞積極提升所用鋼材的國產化率,來降低生產成本,以緩解國際鋼材市場的短缺對企業生產造成的影響。
然而,實力較弱、規模較小的汽車廠商就沒有那么幸運了。由于產銷量有限,供應商環節不完備,鋼材原料的短缺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而且,低端轎車生產企業由于鋼材所占成本較大,零部件成本向上游轉移較難。等待它們也許只有被兼并的命運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會進一步加劇汽車業的優勝劣汰,推動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以及優勢資源的整合。”賀在華指出。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