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市場簡訊第407期
發布時間:2013-12-17 17:00:58 瀏覽量:4190次
|
新聞詳情 |
|
1.跨界有風險 濰柴業務延伸需謹慎 |
|
2013年3月29日,濰柴動力重慶乘用車項目正式奠基,廠區占地超過1300畝,規劃新建工廠面積為14萬平方米,具備整車制造四大工藝,建成后預計年產能超過30萬輛。
據悉,濰柴乘用車項目已擁有多系列車型生產牌照,產品類型包括小型SUV、家用MPV,以及高端皮卡等,暫不涉及轎車。預計在2014年第一季度,其首款小型SUV正式下線。
而在2011年3月8日,亞星客車發布公告:濰柴集團通過旗下濰柴(揚州)亞星汽車有限公司無償受讓江蘇亞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所持公司51%股權,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濰柴通過這一步步的動作,從一家生產高速柴油機的企業轉向生產整車企業,可以看出之前濰柴邁出的很多步伐,都是在通過收購等資本運作的方式,延伸自身的產業鏈,而這次建廠,表明濰柴已經從資本運作的方式轉向實體投資,加速打造其業務的延伸與拓展。
2010年,中國重型卡車銷量達89萬輛,而濰柴同年重卡發動機41.4萬臺,市場占有率達40.7%,營業收入632.8億元。到2012年,全年銷售重型卡車63.6萬輛,同比下降27.8%。濰柴銷售重卡用發動機20.75萬臺,同比下降34.8%,營業收入481.7億元。可以看出兩年之間,濰柴的重卡發動機銷量下滑率大于重型卡車銷量下滑率,說明其市場份額在縮小。
多年來,濰柴一直是國內商用車市場主要的供應商,廠家曾有抱怨其產能被“卡脖子”,但是隨著很多廠家紛紛自造發動機,或者選裝其他品牌發動機,對濰柴的依賴性在逐步降低。在全行業大環境縮水的背景下,在自身市場占有率縮小所帶來的緊迫感驅使下,濰柴需要為企業自身發展拓展新的增長點,需找新的發展出路。
但是,目前各個城市限購、限行的政策對市場的影響,造成更多的消費者會選擇進口或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的市場被進一步擠壓。同時,自主品牌產品的性價比也在逐步提高,逐漸形成非價格因素的競爭態勢,加劇了乘用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態勢。
做發動機出身的濰柴擁有更多的核心技術,并且其控股的企業中已經涵蓋了法士特——傳動系統,陜汽重卡——重卡生產,亞星客車——客車生產等不同相關領域的,以這樣的身份投巨資進入整車制造業,是其認為自身固有業務——發動機制造,屬于整個行業范疇,特別是在相應的業務延伸的過程中,是可以作為核心技術優勢的。
但是,汽車制造業作為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對生產、物流、營銷以及后市場服務等各個方面的要求相當高。生產線上馬、產品研發、品牌打造、營銷網絡建立等一系列環節,都要求企業具備長期的高投入能力,一旦上述某個環節把握不好,就會影響整個企業的發展。而濰柴目前所具有的技術優勢最大的是柴油發動機、變速箱、傳動系統以及商用車車架的設計和生產,而對于乘用車相對看重的外觀、舒適度、內飾等方面,則處于弱勢。如果把乘用車市場比喻成一個游戲,那么新進入的玩家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更多的挑戰。
|
|
|
2.福田制造 福田康明斯重卡項目正式問世 |
|
據悉,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將會在2013年年底在其新旗艦車型歐曼GTL牽引車上裝載福田自己生產的康明斯發動機!
據了解,該發動機屬于福田汽車與美國康明斯合資產品,在中國北京生產,全面引進了康明斯同步全球的11L/12L發動機,據說該發動機質量比較輕(約830KG),油耗表現非常突出,尤其是在保養方面,非常可能采用康明斯原裝機油過濾系統,發動機保養周期更長,費用更低。發動機馬力覆蓋310-430馬力,可裝載牽引車、專用車及各類工程車。
福田汽車在短短的10年時間,從一個山東諸城起家的農用車廠,一舉躍升排名中國重卡前5名的企業,實力不容小窺。2010年福田汽車與德國戴姆勒公司結緣,筆者認為此刻福田汽車本質上在于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引進部分管理和部分技術,而戴姆勒則得到了中國這個大市場。
很多人不是說福田與戴姆勒合資后會引進奔馳的OM457發動機,怎么裝了福田重卡康明斯發動機呢?(福田之前的康明斯僅僅生產2.8和3.8升排量的小發動機)其實這個問題在行業內大家都是很清楚的,OM457發動機現在引進中國,那么技術落后的問題怎么解決?所以這個發動機項目也就胎死腹中了。
為什么康明斯在中國既然有了東風康明斯和西安康明斯項目,怎么會又上一個福田重卡康明斯項目,不是資源的重復嗎?這個問題真的有待去探討,但是筆者認為西安康明斯的股東之一陜汽沒有能夠將這個經典的M11發動機在市場上推成功有著直接的關系,再加上濰柴一直牢牢的控制著陜汽,就注定了西安康明斯發動機項目的局限性。
|
|
|
3.輕卡國IV標準切換加速 主流車企悲喜不一 |
|
“霧霾”絕對可以入選2013年國內最受關注的關鍵詞之一,國內多個重點城市反復陷入“霧霾危機”,從北京逐步延伸至全國范圍,并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在坐享經濟發展帶給我們方便的同時,也在飽受環境污染帶給我們的苦楚,天空晴了又灰,“牽著你的手卻看不清你的臉”,“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權威專家指出,“霧霾”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排放的增加,環保部門相關數據顯示,北京PM2.5顆粒來源中,有22%來自車船尾氣排放,上海則高達25%,汽柴油燃燒中的尾氣,已經成為城市占比最高的污染源。
眾所周知,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巨大的市場保有量背后,尾氣排放驚人。但細心的網友或許會問,發達國家汽車保有量也巨大,為什么PM2.5遠不及國內嚴重?在結論得出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搞清與汽車尾氣排放相關的關鍵指標。表面來看,機動車是導致霧霾的主要原因,但與汽車排放相關的油品關鍵指標包括硫、錳、苯、鉛、烯烴等,其中油品中的硫含量,是決定油品質量最為關鍵的因素。事實上,油品低劣致使汽車尾氣污染嚴重的情況,多年之前就在環保領域廣受關注 ,長期以來,車油不同步,即機動車排放標準實施和相應標準的油品供應進度不一致的問題,是制約我國機動車污染減排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國大氣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傳統的煤煙型污染尚未得到解決,機動車、重化工業造成的PM2.5、臭氧污染又接踵而至,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大氣污染問題,在我國近20年內集中出現。在抱怨霧霾天氣時,又有多少人正手握方向盤,開車上班?在追逐GDP狂歡時,又有多少企業把利潤用于治污?據悉,今年7月1日開始,政府逐步加大了排放法規的執行力度,隨后全國各地陸續實施柴油商用車排放國IV標準限制,目前大多數省份已進入國四標準實施階段。
對車輛生產廠家而言,升級意味著技術實力與制造成本的增加,市場上出現了諸多“各顯神通”之策。有些車企鉆市場的空子,在相對寬松的政策之下投機取巧,以假亂真,掛國四的牌,賣的卻是國三的車,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投機行為雖短時間內給部分企業帶去了“蠅頭小利”,但終究難以持久。有些企業則依靠技術手段,完成由國三到國四的完美升級,同時先發制人,搶占市場先機,從鋪貨到產品推廣均走在行業前列,依靠強有力的產品優勢,迅速提高市場銷售份額,成為這次法規切換中的贏家,如國內知名汽車企業江鈴汽車。
眾所周知,江鈴輕卡一直以“高質中價”高性價比占據國內輕卡市場重要位置,2013年上半年國三順達和新凱運憑借超值價格和超高性價比,銷量一路領先,升級國四之后,這兩款明星車型依然延續了高性價比路線,國四順達4米2欄板,標配空調車型,市場售價7.18萬元起,加價幅度僅為2000元。國四新凱運新增豪華版車型,開售的有豪華版和普通版兩種車型,新凱運豪華版加增了動力轉向和可翻轉駕駛室兩項重要配置,而其售價同國Ⅲ版的凱運共軌車型差不多,市場售價8萬出頭,升級增配不加價。
|
|
|
4.法士特輕量化變速器全線飄紅 |
|
憑借超前的輕量化設計和突出的節能化品質,法士特自主研發生產的系列輕量化變速器新產品,全面滿足了國內重型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實現全線飄紅,目前累計產銷突破10萬臺大關,已成為推動企業實現快速增長的新亮點。
緊隨當前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經濟發展趨勢,法士特主流產品全部實現了輕量化,成為國內高端重卡的主推產品。自主研發的9檔、10檔、12檔、16檔和20檔全鋁合金殼體變速器,目前成功配套解放J6、東風天龍、歐曼6、陜重汽德龍F3000、北奔V3和集瑞重工等多款主流重卡車型,并依靠其在質量性能、節能環保等方面的科技領先優勢,迅速實現了從重卡向工程機械、客車等配套領域的拓展。
目前,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自主研發推出的6DS 、AMT、AT和S系列等輕量化變速器新產品,及時占領了節能產品制高點。其中自主研發的12檔、16檔全鋁合金殼體變速器新產品,與傳統鑄鐵殼體相比,減輕重量達100多公斤,為整車實現輕量化和節能化改進提供了最新優化配置; 6DS系列輕量化客車變速器憑借可靠的質量保證和較高的性價比,目前已被宇通、金華青年、金龍等多家客車廠選為定點配套產品,贏得用戶廣泛信任,市場需求增勢迅猛,月產銷突破2000臺。
由于環保和節能的需要,汽車的輕量化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發展的潮流。總成零部件的輕量化是推進整車節能環保的重要基礎。為加快產品輕量化創新步伐,法士特依托雙中間軸變速器獨特的設計優勢,不斷加大產品輕量化結構優化和分析,大力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及操縱性,著力將優勢資源集中運用于核心技術的研發上,進一步完善企業的自主創新體系和科技研發體系,充分利用國際先進的設計分析軟件和試驗設備,加強對變速器匹配整車的動力性和經濟性等指標進行綜合測試,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變速器殼體壁厚進行專業檢查和科學修正,確保產品輕量化達到最優品質,不僅有效降低了整車重量,達到了輕量化的目的,而且大大提高了車輛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實現了用戶多載貨、降油耗,保證了用戶利益的最大化,為企業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
|
|
5.啟動睿控 宇通力推新能源技術品牌 |
|
自11月26日,宇通客車在總部所在地鄭州,舉行了以“睿控”為主題的聲勢浩大的技術品牌啟動儀式之后,“睿控”就成為宇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今后推廣宣傳中最重要的關鍵詞。
據了解,宇通睿控是以整車控制器、電機控制器、復合電源控制器為核心的控制系統,它通過電動化與智能化,形成宇通獨有的純電驅動技術平臺,實現卓越的節能減排效果。宇通客車品牌管理部部長徐超稱:“ ‘睿控’并不代表某一單項技術,它代表了宇通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上的宗旨,我們將通過“睿控”,更形象地傳遞宇通的先進技術給用戶帶來的環保、安全、節能、舒適等方面的價值”。
據悉,“睿控”標識不僅已在汽車行業媒體的宇通廣告上出現,而且赫然出現在宇通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的尾部。睿控技術已全面應用在宇通旗下的混合動力、插電式、純電動等各種節能與新能源客車上,它能為用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可靠的產品、便捷的充電方案、信息化管理平臺。
很顯然,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魚目混珠,急需甄別的時代,宇通試圖用技術品牌傳遞這一新生事物未來的價值體驗究竟在那兒,以此激發用戶的情感,占領新能源客車市場的制高點。
宇通啟用“睿控”,其實深有其意。“節能的,環保的、安全的、可靠的,人們平時所說的這些都沒錯,但是要知道,這些商業要素的訴求,最終要通過技術來體現,新能源車的未來更是如此。我們希望通過英明有遠見的智能電控技術,實現中國客車在世界城市的低碳出行。” 徐超解析睿控技術的“睿”與“控”,道出了宇通節能與新能源客車技術概念的訴求。
其實,技術品牌在客車業,也并非新鮮事,此前同樣是宇通推出的以降低油耗為主要利益點的“發動機熱管理技術”,也是以技術優勢為內涵的品牌營銷,其推廣非常成功,尤其是其省油經濟性的技術特點,為宇通這幾年的市場增長貢獻了極大的力量。
嘗到推廣技術品牌甜頭的宇通,在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產業上,自然更知還原技術本色的重要性。因為對用戶而言,新能源客車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制造商引領用戶認知和感悟新能源客車潛在的商業價值。
因此,宇通推廣技術品牌很顯然的一個意圖是,在宇通節能與新能源基地今年投入使用,3個億的節能與新能源客車試驗設備已逐步到位,搭載了睿控技術的氣電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經試驗運行已實現50%的節油效果,排放PM降低86%、氮氧化物降低76%、一氧化碳降低50%、二氧化碳降低60%的情況下,羽翼豐滿的宇通要在霧霾肆虐、國家急需治理大氣污染的當下,蓄勢待發,在新能源客車市場坐穩老大。
|
|
|
6.未來5年我國校車增速將在20%左右 |
|
近日在京發布的《客車藍皮書》顯示,未來我國大中客車銷量增長中樞面臨“下臺階”風險。
其原因在于推動我國大中型客車高速增長的結構性因素,如客運量的較快增長、鐵路運力的相對緊缺和私家車普及率較低等,其動能在未來5—10年有可能減弱。
不過,校車仍有較大發展空間,2012年我國校車銷量為2.7萬輛,要達到保有量仍有很大空間,預計未來5年內校車增速每年將達到20%左右,到2017年銷量預計為8.2萬輛左右。
不過,經歷2012年校車的“井噴”,2013年的校車銷量卻增長緩慢,其原因在于校車補貼政策長期缺失,2013年上半年銷量僅比2012年同期增長16.71%,占客車總銷量的10.95%,只略高于2012年同期比重。
從十家主流客車企業的校車銷量來看,宇通、安凱等近半數企業2013年上半年校車銷量出現負增長,且下滑程度都超過20%。
校車屬于民生中關注的一大焦點,政府必然會加大對校車發展支持力度。根據藍皮書測算,現在的正規校車不到10萬輛,每年需求至少在15萬輛以上,我國校車的市場容量大概在100萬輛左右。
藍皮書認為,對于校車的資金來源、補貼等渠道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校車運營缺乏固定、長效的資金來源,發展必然不會迅速,關于校車資金的規定、落實和撥付將會是我國財稅體系的一個重大變革。
|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