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單獨布展的榮威、名爵,還是整體上陣的上汽集團。本次車展上傳出的信息是:由自主品牌、新能源、國際化運營組成的自主戰略將是上汽下一個五年的三個關鍵詞。
隨著兩周前MG6在英國正式投產,上汽在完成MG收購近7年后,終于如愿擁有了進軍整個歐洲市場的橋頭堡。上汽醞釀已久的海外戰略也借此邁出重要的一步。
與此同時,在上汽的大自主規劃中,包括今年初密集落地的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商用車品牌大通都擴充了自主及本土研發的陣營。通過產品、市場的橫縱布局,上汽多層次、立體化的自主格局已經呼之欲出。“自主加本土研發達到50%,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100萬輛”是上汽十二五計劃的主要目標。
海外戰略啟動
作為上汽海外戰略的重要一步,今年4月12日,MG6在英國正式投產,下線首輛車的車主是伯明翰市的市長。MG6在英國的投產意味著上海汽車的海外營銷隨之展開。
在上海汽車的定位中,2010年是屬于中國MG的品牌元年;2011年則是MG品牌全面發力的重要年度。隨著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汽車品牌俱樂部MGCLUB分支正式落戶中國,今年6月,MG6歐洲版將在英國市場正式上市,MG品牌借此高調回歸國際市場,而上海汽車以MG為平臺的全球戰略也進入到正式的實施階段。
在上汽集團執行副總裁、上海汽車乘用車公司總經理陳志鑫看來,上汽自主品牌的前五年都在做自主創新的努力,下一個五年,重心將轉至“國際化經營”,這才是一家跨國企業應有的路線。
在海外戰略高調起步的同時,立足國內仍是上海汽車的基礎。經歷了三年多的坎坷研發,榮威首款SUV車型——榮威W5終于在上海車展亮相,并公布了17萬元至30萬元的價格區間。
2009年,榮威品牌實現首次盈利,推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是目前的主要任務。在今年一季度,榮威350達到了月銷7000臺,榮威550也穩定在5000臺的水平。“十二五”期間,上海汽車的目標是到2015年,總體銷量達到70萬臺,全面覆蓋主流市場的細分領域。
多層次自主格局
榮威、名爵只是上汽自主品牌成果的一個集中縮影。在過去的一年中,上汽的主要企業戰略幾乎都圍繞著自主創新展開。這也使得其自主戰略呈現出其他車企集團不曾有的多層次、橫縱交錯的立體化布局。
在上汽的自主布局中,以榮威、名爵為主題,已初步建成了上海主導、三地(上海、南京和英國)聯動的自主開發體系。上海大眾的朗逸、上海通用的新賽歐成為合資品牌探索自主研發的代表。而前不久剛啟動的“大通”品牌,則標志著上汽完成在商用車上的自主品牌演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傳統層面的自主品牌,上汽在新能源研發上的成果也將進入檢驗階段。明年10月,上汽的純電動轎車將實現批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也將在明年年底批量生產。
此外,除了產品的布局,在市場布局上,上汽的國內外市場互動已經啟動,上海汽車將英國技術中心并入英國制造基地,形成了一體化運作,這也將為上海汽車海外經營模式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上汽集團還將尋求多元化海外市場拓展模式,如和GM合作開拓印度市場。
上汽集團總裁陳虹對未來規劃的三條并進路線是:在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上要見水平;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上要出成果;開拓海外市場和做大服務貿易上要辟新路。
相應地,上汽的“十二五”目標也簡化為三個方向:2015年自主和本土化研發汽車要占銷量總量的50%左右;2015年上汽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占有率達到20%左右;2015年力爭海外整車銷量達到80萬輛,提高國際經營能力和品牌國際影響力。“去年我們的銷量超過358萬輛,今年我們的目標定在400萬輛。”陳虹稱。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