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
今天是:    
第六張水落石出 第七張呼之欲出:造車“準生證”進入密集發布期
發布時間:2016-12-27 15:10:43    瀏覽量:2656次    
       12月15日,萬向集團公司年產5萬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至此,萬向集團成為繼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長城華冠、奇瑞新能源和江蘇敏安之后第六家拿到新建純電動乘用車“準生證”的企業。

      萬向集團拿到第六張牌照與江蘇敏安拿到第五張牌照(11月15日)相隔只有一個月,而業內傳聞的第七張牌照也呼之欲出。種種跡象顯示,新能源汽車“準生證”正處于密集發放期。

      ■ 密集發放凸顯政策導向

      《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27號令”)發布的時間是2015年6月2日,正式施行的時間是2015年7月10日起,這也是企業可以申請資質的起始時間。《中國汽車報》記者在國家發改委網站上看到,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分別于今年的3月16日、5月16日、9月14日、10月25日、11月15日、12月15日獲得國家發改委對其純電動乘用車建立項目的核準批復。不難發現,牌照的發放速度在加快,特別是9~12月,“每月一張”的節奏。

      第六張牌照水落石出的同時,第七張甚至第八張牌照即將被發放的消息也不斷傳出。國能新能源(NEVS)旗下天津和福建新龍馬都在申請新能源汽車準入的資質,據NEVS董事長蔣大龍透露,已報送樣車的檢測工作接近完成。河南速達已于今年7月完成樣車生產并交國家檢測中心驗收。重慶小康汽車旗下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河南力帆新能源、福建省云度新能源等企業都已經完成環評。此外,江鈴新能源、知豆等電動車公司也都在抓緊推進資質審核工作。整個行業正掀起一股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申請熱潮。

      牌照發放的速度是不是有些過快了?這是不少業內人士的一個擔憂、一家正在積極申請造車牌照的企業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發放速度越來越快很正常。一方面,牌照審核剛開始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有管理規定,但沒有切實可行的流程和評定標準,而經過對前幾家的審核之后,審核流程更加清晰,企業也厘清了工作頭緒,自然會使核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企業都希望躋身這一領域,早已開展牌照申請工作,出現多家并行審批的情況不足為奇。

      北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管理部部長詹文章認為:“傳統汽車的產能已經過剩,政府管理部門再發放傳統汽車的生產資質已不合時宜;密集發放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體現出政策向新能源汽車傾斜的導向,是整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 發放速度快但門檻提升

      雖然發放牌照速度在加快,但準入門檻卻在提升。

      據了解,新建企業投資項目要按照《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向國家發改委申請審查,在評審通過后,投資項目可以啟動。在投資項目完成建設后,新建企業及產品要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在通過考核后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才意味著企業真正具備造車和賣車的資格。

      記者曾就資質申請情況與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進行溝通。陸群認為,《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是一個核準制,就像英語四六級考試那樣,達到了規定標準才能通過。前途之所以能夠拿到牌照,就是嚴格按照規定的技術標準,做出了樣車,并完成了非常苛刻的測試。“目前很多企業所生產出來的樣車其實都達不到規定的指標要求,只有優于目前的水平,才有可能獲得生產資質。”陸群說。

      正如陸群所說,《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對新建企業提出了許多硬性的技術指標,包括在技術上具有純電動乘用車產品從概念設計、系統和結構設計到樣車研制、試驗、定型的完整研發經歷,同時需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以及應具備完整的樣車試制條件,自行試制的同型純電動乘用車樣車數量不得少于15輛等。

      也許是意識到“27號令”設定的準入門檻還不夠高,工信部又于今年8月12日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一共包含了17項準入條件,從技術、資金到研發等多方面進行了嚴格限制。其中有8項“否決條件”,申請的企業只要有超過兩項未達標,就會被認定為不符合“準入條件”。“這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準入門檻,使得企業獲得生產資質的難度提升了。”一位專家表示。

      ■ 管理機制應有進也有出

      事實上,關于是否應設置進入門檻、應該如何設置門檻的爭議,一直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而存在。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位專家曾表示,新建的純電動新能源車企將不超過10家。但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政府管理部門似乎并沒有進行數量限制的考慮,國家發改委此前曾表示并未規定名額上限。

      一位企業老總認為,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爆的當下,一些不具備條件的企業也爭相涌入,帶來重復投資,同時也滋生了“騙補”亂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政府對產業發展和行業準入會有新的判斷,希望通過設置門檻把優勢資源集中到優勢企業中來。

      “凡是符合條件取得資質的應該都是真干實干的企業。”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松泉認為,“之所以設置門檻,一方面在于汽車產業正加快向電動化轉型,很多企業都想進入,可能會出現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情況。汽車產業是資金、技術、人才密集的產業,汽車作為交通工具也涉及安全節能環保等社會公共利益。如果企業不經過審批就能隨意進入,將會導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散亂,劣幣驅逐良幣,不利于優秀企業做大做強,也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另一方面,通過進行資金、技術等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目前政策對事中事后監管相對不足的缺陷。”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沒有必要對企業的數量進行限制。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應該“寬進嚴出”。也就是說,企業進入行業可以寬,符合條件就可以進,但產品監管一定要嚴。

      吳松泉認為,在發揮產業政策扶優扶強作用的同時,也應該注重發揮競爭政策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競爭來優化產業結構。要把產品管理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產品的安全、環保、節能,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解決產能過剩,重要的是要建立有進有出的行業管理機制,這個主要靠法制化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