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我國汽車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639.0億元,同比增長0.5%。這是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披露的信息。
今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縱向比較,5月份增幅由負轉正。利潤總額1-2月917.3億元,同比下降1.8%;一季度1505.1億元,同比下滑4.7%,降幅加深;1-4月2048億元,跌幅明顯收窄,同比下降減小至0.6%,1-5月利潤小幅增長0.5%,穩中微升。
前5月汽車制造業利潤回歸至正增長之路,有社會經濟景氣好轉因素,居民消費意愿有所增強。國家統計局最新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5月122.9,比2012年以來均值高16.1點;消費意愿指數114.3,比2012年以來均值高17.2點。反映到車市上,轎車和SUV雙輪驅動,促使乘用車市有所回暖。宏觀經濟行穩,拉動客車和貨車難得的雙翼齊飛,兩位數增長。與此同時,行業營收同比邁上兩位數臺階,營收1-2月12998.3億元,增長6.5%;一季度20731.7億元,增長8.0%;到4月,累計營收(28036.8億元)同比首破10%,增長10.5%;5月得以鞏固,前5月營收同比較前4月又增加1個百分點,增長達11.5%。利潤與汽車產銷、營業收入相向而行,同步增長。
與利潤穩中微升相伴的其他經效指標,也有好看之處。汽車工業增加值,5月增長13.2%、1-5月增長9.2%;新能源汽車與多個新興產品一樣,保持快速增長。前5月車輛購置稅1561億元,同比增長21.9%。
不過,汽車制造業利潤增速與制造業(總體)、同整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較,其差距已經拉大至兩位數,低于制造業(13.8%)13.3個百分點,低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5%)16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解讀前5月工業企業利潤指標時稱:“利潤增長的來源主要是鋼鐵、建材和化工等原材料加工利用行業?!笔秃吞烊粴忾_采業等五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近70%”。言下之意,汽車利潤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近乎為零。
導致汽車制造業利潤微增長,還有一些原因值得關注。營業成本居高不下,蠶食了部分利潤,是原因之一,1-5月營收成本29571.8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主營成本28685.4億元,同比增長12.1%。兩者均超出營收和主營收入增幅,分別高出0.9和1.0個百分點。17家重點車企(集團)是行業利潤乃至經效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重點車企(集團)營收成本更高,1-4月營收13892.91億元,同比增長13.26%;營業成本11371.65億元,同比增長16.01%,高出2.75個百分點。17家重點車企(集團)利潤并不理想,拖了行業利潤增長的后腿,也是導致行業利潤微增長的原因之一。前5月汽車銷售,長安、江淮和東南(福建)3家下降,東風、北汽、長城、奇瑞和慶鈴5家不及行業平均值(5.71%)。17家重點車企(集團)1-4月的利潤表現,增長的有6家,下降的有9家,2家虧損。前4月利潤總額1131.24億元,同比下降14.37%,降幅高出行業平均值13.8個百分點。(來源:張伯順 乘聯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