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香蕉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
今天是:    
【評論】如何應對外資股比放寬、進口關稅降低
發布時間:2018-04-27 18:17:55    瀏覽量:1740次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4月10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時宣布,中國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其中與汽車工業直接相關的有,盡快放寬汽車行業等制造業外資股比限制,今年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兩項。

      隨后,在4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就汽車等制造業開放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長期以來,對于是否要放寬汽車合資企業外資股比,汽車行業內有一些團體和企業一直持反對的態度。理由無非就是,放開外資股比,將對中國汽車品牌形成滅頂之災。

      客觀地說,當初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時,我國的汽車工業還在發展的起步階段,如果完全放開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其對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的沖擊程度及結果一時還難以準確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合理利用WTO允許的規則,規定外國汽車公司進入中國只能建立合資公司且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0%,這在當時是避免自身合法權益可能受損的預防性措施。

      將近20年過去了,自主品牌企業在與跨國汽車企業的競爭中學到不少經驗,研發、制造和營銷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聯合研發的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成功推向市場,20多家新的企業敢于加入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制造行列,就是最好的證明。以吉利集團、上汽集團、東風集團等為代表的中國汽車企業不僅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而且還參股國外汽車企業,開始融入全球的汽車工業。其中吉利集團進展最快,先是收購了瑞典沃爾沃轎車、英國錳銅公司100%的股權,以后參股馬來西亞寶騰汽車、英國蓮花汽車,最近又購買了德國戴姆勒集團和丹麥盛寶銀行的部分股權,可以說已經形成國際性汽車企業的雛形。在這種情況下,還堅持不能放寬外資股比的觀點,顯然是杞人憂天。

      事實上,外資在中國合資汽車企業的股份不能超過50%的規定早已被打破。以北京奔馳為例,表面上戴姆勒集團只持有北京奔馳49%的股份,但由于其同時持有北京汽車12%的股份,實際上,戴姆勒集團在北京奔馳直接和間接持股的比例之和是55.12%。這個合資企業外方股份的變動對中國自主品牌形成打擊了嗎?恐怕很多企業連感覺都沒有。

      從法律或經濟的角度來看,合資各方股東在合資企業中所持股份的多少,反映的是其在該企業承諾的資本金出資責任、享有的企業收益分配權利、擔負的分攤企業虧損義務的大小。而合資公司的運營是由基于合資協議制訂的合資公司章程規定的,以為外資握有多數股份便可完全掌控企業,甚至還可以對整個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看法是不切實際的。

      眼下國內汽車合資企業外方想增持股份,特別是大眾集團想將其在一汽-大眾中的股份從40%提高到50%,多半是從投資收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的。汽車合資企業目前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外方提供的,將一款車型引入合資企業,外方除收取技術轉讓費和按產量計算的提成費外,剩下的只是與中方享有同等的收益,或再加上若將在中國獲取的利潤轉作投資返還的已繳所得稅,外方當然心有不甘。在中國已是多個跨國汽車集團利潤主要來源地的情況下,如果股比放開則外方得益更大,這樣的好處誰會不去努力爭取呢。

      而對于虧損企業,外方不但不會要求增持股份,還會放棄其原來的股份。曾經是西飛集團與瑞典沃爾沃集團合資建立的西沃客車,在長期虧損后,現在已經是一家完全的中資企業了。遠的還有已經成為歷史過客的廣州標致、三江雷諾、貴州云雀、南京菲亞特等企業。

      經濟全球化、自由化、便利化是大勢所趨。國家決定現在開始放寬汽車合資企業外資股比限制和降低進口汽車關稅,既不會遲滯自主品牌企業的發展,還可以在國際貿易的談判中擺脫被人詬病的被動地位。

      這么說,也不是說這兩項決定對我國汽車工業一點影響也沒有。近期可能會影響部分企業的利潤,遠期或許會形成中資汽車企業與外國獨資企業直接競爭的局面。

      目前我國六大汽車集團銷量和利潤的主要來源是各自與跨國汽車集團的合資企業。降低進口汽車關稅后,外方可能會放棄那些銷量不大而利潤較多的高端車型的本地化生產規劃,比如目前傳說的豐田雷克薩斯、福特林肯等,使合資企業少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如果再加上外方提高了股比,那中方所分得的利潤將大幅減少。這樣雙重影響下,六大汽車集團的合并營業收入沒有減少,但合并利潤總額大幅減少,則營業收入利潤率就會大大下降。從長遠看,企業盈利能力的降低,將影響企業的競爭能力。

      國內汽車企業對此須提前做好準備,利用自身更了解中國國情和中國汽車市場的優勢,爭取在與外方企業關于各自持股比例的談判中取得較好的結果。

      雖然以吉利集團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業早就表示過,不懼怕放寬合資企業外資股比上限,有信心與跨國汽車企業直接競爭。但從整個行業看,還是要從整體上謀劃出現中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全面直接競爭局面時的對策。當務之急依然是搞好汽車企業的兼并重組,減少過多的弱小企業的數量,隨著過渡期的結束,這項工作會越來越緊迫。

      此外,我國汽車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步伐也得加快,要有整體走出去的戰略,做好在國際上與跨國汽車企業競爭的準備。既然別人可以攻進來,那我們也可以打出去。

      國家已經做出決定,再糾結于該不該放寬合資汽車企業外資股比已毫無用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各大汽車集團和自主品牌企業開始做好準備吧。